时间: 2025-04-30 18: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07
重到虚亭意豁然,
望高容易觉秋天。
山边旷野全无水,
树杂轻烟日有田。
极目几时忘去路,
西风何日送归船。
残蝉更唤斜阳好,
衬出金刚翠篠边。
重返虚亭,心中开阔,
远望高处,容易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山边的旷野一片干枯,没有水源,
树木与轻烟交错,阳光照耀着田地。
放眼望去,不知何时忘记了归路,
西风何时才能送我回船。
残留的蝉鸣更显得斜阳的美好,
衬托出金刚般的翠竹旁边。
张镃(约1050—1110),字子云,号铁峰,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情感细腻而深邃。
这首诗创作于晚秋时节,诗人回到曾经游玩的亭子,感慨时光流逝,思绪万千。诗中渗透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圣井亭》是张镃在重游旧地时的即兴之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通过“重到虚亭”带出情感,心境的豁达与开阔,随即引入“望高容易觉秋天”,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宁静。接下来的“山边旷野全无水”则暗示自然的干涸,或许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全诗通过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尤其是在“极目几时忘去路”一句,诗人仿佛在问自己,人生的归途何在,带有一丝迷茫。最后“残蝉更唤斜阳好,衬出金刚翠篠边”不仅描绘出秋末的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留下的却是对美好的向往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虚亭”主要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
B. 心灵的宁静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极目几时忘去路”中的“极目”是什么意思?
A. 远望
B. 观察
C. 记忆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了什么?
A. 夏天
B. 归去的希望
C. 冬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