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59
关风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敌人攻城,淮东的敌兵却退去。战败后,初时妄想自我安慰,结果却是狼狈不堪,坐拥虚名。虽说敌人是亡命之徒,但君主的心却是向往生存的。不知未来的事情,谁来修建受降的城池呢?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时期的战乱与动荡,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这首《壬午杂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乱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开篇即用“关风攻城战”唤起读者对战争场面的联想,接着提到敌兵的退却,暗示战争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无常。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出战败后的悲哀和狼狈,诗人对虚名的无奈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惋惜。
在对敌人描述时,诗人并没有单纯的仇恨,而是指出敌人之所以亡命,背后也有其生存的无奈。这种对敌我双方的理解与同情,显示了诗人心中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一句“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不仅是对未来的无奈感叹,更是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与期盼。整首诗在激昂中又透着沉重,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理位置是哪个?
诗中“谁筑受降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兵车行》相比,杨冠卿的此诗更为内省,杜甫则更多描绘战争对百姓的直接影响。两者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但角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