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时间: 2025-05-07 21:30:02

诗句

每嘲介甫行新法,常恨欧公不读书。

浩叹诸刘今已矣,路傍乔木日凋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0:02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每嘲介甫行新法,常恨欧公不读书。浩叹诸刘今已矣,路傍乔木日凋疏。

白话文翻译:

每次嘲笑介甫(指苏轼)推行的新法,常常感到遗憾的是欧公(指欧阳修)不再读书。感慨诸刘(指刘长卿、刘禹锡)如今的盛况已经消逝,路边的乔木在日光下逐渐凋零,显得稀疏。


注释:

  • 介甫:苏轼的字,意指他推行的新政措施。
  • 欧公:指欧阳修,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强调他对文学的追求。
  • 浩叹:感叹、叹息。
  • 诸刘:指代刘长卿、刘禹锡等诗人,寓意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着过去的繁荣与如今的凋零。

典故解析:

  • 介甫与欧公:苏轼和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深刻影响了后世。诗中提到的“新法”与“读书”暗示了对当时政治及文化环境的关注和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宗孟,号景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之际,作者在旅途中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文学巨匠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失望与无奈。开头两句提及苏轼与欧阳修,显示出对他们的钦佩与对当今政治的嘲讽,暗示当今的政权与文化政策的失败。诗中“浩叹诸刘今已矣”,不仅仅是对古人的追忆,更是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感慨。最后一句“路傍乔木日凋疏”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古今文化的深刻反思,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失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嘲介甫行新法:每次都在嘲笑苏轼推行的新政策,表现出对新政的不满。
  2. 常恨欧公不读书:时常感到遗憾,欧阳修若在世,必能读书明理,暗指当今文人缺乏修养。
  3. 浩叹诸刘今已矣:感叹刘长卿、刘禹锡等人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4. 路傍乔木日凋疏:描绘路边的树木在阳光下逐渐凋零,象征着繁荣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乔木的凋零比喻为文化的衰退。
  • 对比:古人和今人的对比,突显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断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文学成就的怀念,揭示了对当代文化和政治的失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文化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介甫:象征着智慧与政治理想。
  • 欧公:代表着文学与文化的高度。
  • 乔木:象征着生机与繁荣的衰退,反映时代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介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安石
    • B. 苏轼
    • C. 李白
  2. 诗中“浩叹诸刘”中的“诸刘”指代的是哪位诗人?

    • A. 刘长卿
    • B. 刘禹锡
    • C. 以上都是
  3. “路傍乔木日凋疏”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繁荣
    • B. 衰败
    • C. 再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桃谿泛舟寻方崖士玄 登西岗望龙池诸峰赠周履道 出西涧过龙岩途中瞻眺 牧之水榭 任公钓台 张公洞 罨画溪 留诗 其二 留诗 留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患忘利 乐贫甘贱 黑字旁的字 秋水盈盈 弯弓饮羽 松凫 贫嘴贱舌 骨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稳的词语有哪些 郁泱 人仰马翻 阙簿 矢字旁的字 惘然若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