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1:35
原文展示
八绝诗庶子泉
王禹偁 〔宋代〕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唐贤大历後,峭壁刻名姓。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户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何当宿禅室,欹枕终夜听。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逈。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白话文翻译
自然界的景物形态是天然而成的,但这些景物的美景却不能自我展现。泉水啊,如果没有遇到人,它只能在石缝中默默流淌。宫廷中的官员政事之余,喜欢在山间游玩,踏着岩石上的台阶。泉水涌出,形成溪流,这里的幽静之美因此而更加显著。唐代贤人在大历年之后,在峭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我来到这里是多么晚啊,直到今年秋天才有机会乘兴而来。山势环绕,有一个缺口,山门像壶的柄一样引人入胜。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清澈的泉水,非常满足于这种幽静的生活。泉水的味道与春茶相宜,光影与晨雾交织。竹子搭建的厨房传来远处的钟声。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倾听这些声音。饮用了这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治愈,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远离了。所有的贬谪之愁都消失了,我甚至无心准备回家的船只。
注释
- 物形固天造:自然界的景物形态是天然而成的。
- 物景不自胜:这些景物的美景却不能自我展现。
- 泉乎未遇人:泉水如果没有遇到人。
- 石罅徒流迸:只能在石缝中默默流淌。
- 宫相政多暇:宫廷中的官员政事之余。
- 行乐蹑岩磴:喜欢在山间游玩,踏着岩石上的台阶。
- 发蒙涨为溪:泉水涌出,形成溪流。
- 幽致兹焉盛:这里的幽静之美因此而更加显著。
- 唐贤大历後:唐代贤人在大历年之后。
- 峭壁刻名姓:在峭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 我来一何暮:我来到这里是多么晚啊。
- 今秋始乘兴:直到今年秋天才有机会乘兴而来。
- 山势环有缺:山势环绕,有一个缺口。
- 山门壶引柄:山门像壶的柄一样引人入胜。
- 户挹清泚姿: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清澈的泉水。
- 颇惬幽闲性:非常满足于这种幽静的生活。
- 味将春茗宜:泉水的味道与春茶相宜。
- 光与晓岚暝:光影与晨雾交织。
- 架竹落僧厨:竹子搭建的厨房。
- 远声入清磬:传来远处的钟声。
- 何当宿禅室: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
- 欹枕终夜听:整夜倾听这些声音。
- 饮多病骨换:饮用了这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治愈。
- 照久尘襟逈: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远离了。
- 销尽谪居愁:所有的贬谪之愁都消失了。
- 无心治归艇:我甚至无心准备回家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王禹偁在官场中经历了多次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贬谪期间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庶子泉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庶子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一句,表达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是天然而成的,但这些美景却不能自我展现,需要人的发现和欣赏。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角色的思考。
诗中“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一句,描绘了泉水在没有遇到人时的默默流淌,暗示了自然美景的孤独和被忽视。而“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则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之余,喜欢在山间游玩,寻找心灵的慰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泉水味道、光影、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特别是“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逈”一句,表达了作者通过饮用泉水,感受到了身体的治愈和心灵的净化,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纯净。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自然界的景物形态是天然而成的,但这些景物的美景却不能自我展现。
-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泉水如果没有遇到人,只能在石缝中默默流淌。
-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宫廷中的官员政事之余,喜欢在山间游玩,踏着岩石上的台阶。
-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泉水涌出,形成溪流,这里的幽静之美因此而更加显著。
- 唐贤大历後,峭壁刻名姓:唐代贤人在大历年之后,在峭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我来到这里是多么晚啊,直到今年秋天才有机会乘兴而来。
-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山势环绕,有一个缺口,山门像壶的柄一样引人入胜。
- 户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清澈的泉水,非常满足于这种幽静的生活。
-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泉水的味道与春茶相宜,光影与晨雾交织。
-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竹子搭建的厨房传来远处的钟声。
- 何当宿禅室,欹枕终夜听: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倾听这些声音。
-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逈:饮用了这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治愈,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远离了。
-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所有的贬谪之愁都消失了,我甚至无心准备回家的船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门壶引柄”,将山门比喻为壶的柄,形象生动。
- 拟人:如“泉乎未遇人”,将泉水拟人化,表达了泉水的孤独和被忽视。
- 对仗:如“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庶子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泉水、山势、光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纯净和治愈,如“饮多病骨换”。
- 山势: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如“山势环有缺”。
- 光影:象征着变化和美丽,如“光与晓岚暝”。
- 钟声:象征着宁静和超脱,如“远声入清磬”。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泉水:在中国文化中,泉水常被视为纯净和治愈的象征,如诗中“饮多病骨换”,表达了泉水对身体的治愈作用。
- 山势:山势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自然的力量和美丽的象征,如诗中“山势环有缺”,表达了山势的壮丽和美丽。
- 光影:光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变化和美丽的象征,如诗中“光与晓岚暝”,表达了光影的美丽和变化。
- 钟声:钟声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宁静和超脱的象征,如诗中“远声入清磬”,表达了钟声的宁静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泉水在没有遇到人时的默默流淌
B. 泉水在遇到人时的欢快流淌
C. 泉水在石缝中无法流淌
D. 泉水在石缝中欢快流淌
-
诗中“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逈”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饮用了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治愈,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远离了
B. 饮用了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更加严重,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更加严重
C. 饮用了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治愈,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更加严重
D. 饮用了泉水,病痛的身体似乎更加严重,长时间照射下,尘世的烦恼也远离了
-
诗中“何当宿禅室,欹枕终夜听”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倾听这些声音
B. 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睡觉
C. 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读书
D. 真希望能住在禅室里,整夜思考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杜甫《望岳》: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诗词对比:
- 王禹偁《八绝诗庶子泉》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王禹偁的诗更加注重对泉水的描写,而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山居生活的描写。
- 王禹偁《八绝诗庶子泉》与杜甫《望岳》: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王禹偁的诗更加注重对泉水的描写,而杜甫的诗更加注重对泰山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王禹偁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王禹偁诗集》:这本书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王禹偁的诗歌创作。
以上是对王禹偁《八绝诗庶子泉》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