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15
原文展示:
栽木芙蓉 王禹偁 〔宋代〕 忆在长洲县,手植芙蓉花。春栽秋成树,枝叶青婆娑。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轻团蜀江锦,碎剪赤城霞。香侵宾朋坐,艳拂人吏衙。凌霜伴松菊,满地如桑麻。岁寒万木脱,斫笋留根查。春雷一声动,又长新枝柯。良因地脉宜,岂在人力多。今来帝城里,赁宅如蜂窠。阶前栽数根,换土拥新沙。浇溉汲御沟,盖覆堆野莎。经春不出土,入夏方有芽。穷秋竟憔悴,花小尤不嘉。地气移物性,自念良可嗟。还同山野人,强为簪组加。妨贤将致诮,薄俸未充家。所以多病身,少年双鬓华。紫微虽云贵,白发将奈何。会当求山郡,卧理寻烟萝。奉亲冀丰足,委身任蹉跎。终焉太平世,散地恣狂歌。
白话文翻译:
回忆在长洲县时,亲手种植了芙蓉花。春天栽下,秋天长成树,枝叶茂盛。八月寒露时节,花朵盛开,像轻柔的蜀江锦,又像剪碎的赤城霞。花香侵袭宾朋的座位,艳丽的花朵拂过人吏的衙门。与松菊一起傲霜,满地如同桑麻。岁寒时节,万木凋零,留下笋根。春雷一声响,新枝又长出。这都因为土地适宜,并非人力多。如今来到帝城,租住的房子像蜂窝。在台阶前种了几棵,换了土,堆上新沙。从御沟中汲水浇灌,用野草覆盖。经过春天还未出土,到夏天才有芽。深秋时竟然憔悴,花朵小且不美。地气改变了植物的性质,自己深感可叹。还像山野人,勉强戴上簪组。妨碍贤能将招致嘲笑,微薄的俸禄不足以养家。所以身体多病,少年时双鬓已白。紫微星虽高贵,白发又如何。将来要求去山郡,卧理寻找烟萝。奉养亲人希望丰足,委身任时光流逝。最终在这太平盛世,随意狂歌。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回忆自己在长洲县种植芙蓉花的经历,以及对比现在在帝城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花的种植和生长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作者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如“轻团蜀江锦,碎剪赤城霞”,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同时,通过对帝城生活的描写,如“赁宅如蜂窠”,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比芙蓉花的种植和生长,以及在帝城的生活,作者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江锦”和“赤城霞”分别比喻了什么? A. 芙蓉花的美丽和艳丽 B. 松菊的坚强和不屈 C. 桑麻的简朴生活 D. 蜂窠的拥挤和繁忙 答案:A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都市生活 D. 田园生活 答案:B
诗中的“凌霜伴松菊”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的热爱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坚强和不屈的赞美 D.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