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邻竹

《东邻竹》

时间: 2025-05-06 02:03:52

诗句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52

原文展示: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白话文翻译:

东边邻居种的竹子,特别符合长官的心意。 月亮升起时分,竹影清晰可见;风来时,竹子发出悦耳的声音。 低垂的竹枝仿佛在迎接我,新生的竹笋似乎在寻找我。 非常感谢这竹子的美意,它在墙头引诱我吟诗。

注释:

  • 偏称:特别符合。
  • 长官:指作者自己,王禹偁曾任官职。
  • 清影:清晰的影子。
  • 惠好音:悦耳的声音。
  • 低枝:低垂的竹枝。
  • 迸笋:新生的竹笋。
  • 此君:指竹子。
  • 诱我吟:引诱我吟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其任官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欣赏东邻竹子时所作,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邻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中,“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一句,以月影和风声为媒介,将竹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悦耳的氛围。后两句“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和有灵性。最后一句“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感激之情,以及竹子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喜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 这句诗点明了竹子的来源,并强调了竹子特别符合作者的心意。
  2.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 通过月影和风声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和有灵性。
  4.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感激之情,以及竹子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赋予竹子以人的行为和情感。
  • 对仗:如“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形成音韵和意义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自然景物激发创作灵感的喜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竹子、月影、风声、低枝、迸笋。
  • 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月影和风声增添了诗意和美感,低枝和迸笋则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偏称长官心”中的“长官”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邻居 C. 其他官员
    2. “月上分清影”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竹子的影子 B. 月亮的影子 C. 风的影子
    3. “低枝疑见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王安石的《梅花》。
  • 诗词对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春江晚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安石的《梅花》则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王禹偁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诸子哭张元易 题禅居废寺 春日卧病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 胡笳十八拍。第十四拍 殷秀才求诗 送王閈归苏州 送刘寰北归 曲水寺枳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顾遐视 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深恶痛嫉 饥雷 瞅粘 竖心旁的字 饮胆尝血 玉昆金友 自相水火 禾字旁的字 仆使 折文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粹白 堂高级远 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