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屈平庙

《屈平庙》

时间: 2025-05-02 12:35:16

诗句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

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16

原文展示: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
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悼与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屈原为了国家的命运而牺牲,众人皆知,然而他的命运却如荆棘般悲苦。人们痛惜屈原没有如金石般长寿,无法见到秦国的暴行对他所造成的伤害。

注释:

  • 委命: 形容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国家或他人。
  • 仇雠: 指仇敌、仇恨的事情。
  • 章华: 可能指楚国的一个地名或象征,常与屈原相关。
  • 荆棘: 这里喻指屈原的悲惨命运。
  • : 指屈原。
  • 秦婴: 指秦始皇,历史上对屈原的迫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动荡的南宋时期,作品多体现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风格豪放而深沉。

创作背景:

《屈平庙》创作于陆游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之际,反映了他对屈原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及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悲痛的语调,直面历史的残酷,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对他命运的惋惜。陆游通过对屈原的回忆,展现了作为一个忠臣的悲剧人生,揭露了历史上那些忠贞无畏之人的悲惨结局。诗中“委命仇雠”一语,既表明屈原的忠诚,也暗含了对其命运的悲哀。接着“章华荆棘”,则通过意象的对比,突显了屈原的孤独与悲苦。最后,诗人感叹屈原“无寿如金石”,展示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屈原的崇敬,又有对国家与历史的深切反思,体现了陆游对忠臣的追思与对历史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委命仇雠事可知: 这里突出屈原为了国家的命运而献出生命,众人皆知其事。
  • 章华荆棘国人悲: 其命运如荆棘般痛苦,令国人感到悲伤。
  • 恨公无寿如金石: 对屈原未能长寿的惋惜,暗喻他如金石般的忠诚与坚定。
  • 不见秦婴系颈时: 表达屈原未能目睹秦国的暴行与对他的迫害,感慨他未能见证历史的悲剧。

修辞手法:

  • 比喻: “荆棘”比喻屈原的命运悲惨。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 “无寿如金石”强调屈原的忠诚与不屈。

主题思想:

全诗以屈原的悲剧人生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历史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屈原: 忠诚与悲剧的象征。
  • 荆棘: 代表痛苦与悲惨的命运。
  • 金石: 象征坚贞与长久,反映对屈原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委命”指的是什么? A. 生命的托付
    B. 绝望的放弃
    C. 忍耐的坚持
    答案: A

  2. “章华荆棘”中的“荆棘”比喻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屈原的悲惨命运
    C. 国家动乱
    答案: B

  3. 诗中对屈原的情感基调是: A. 赞美
    B. 讽刺
    C. 忽视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同样表达对国家与历史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 体现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陆游与屈原的诗歌都体现了忠诚与悲剧的主题,但陆游更强调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屈原的作品则更多体现对理想与国家的追求与绝望。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屈原与楚辞研究》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生查子(己示八月二日四明窗和韵) 满江红 其九 送吴叔永尚书 谢世诗二首 满江红 其十四 上巳后日即事 满江红·举世悠悠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和翁处静赋木香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 和赵知录韵三首 六用喜雪韵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经穴 如雷灌耳 下塞上聋 去斥 秋方 包含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吐的成语 禾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开弓没有回头箭 守钱虏 一时独步 细辛 包含芒的词语有哪些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見字旁的字 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