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荀彧

《咏史下·荀彧》

时间: 2025-05-02 01:44:38

诗句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

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4:38

原文展示: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
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白话文翻译: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偶然找到一处栖息之地,却不知这条路最终是迷失的。假若曹操能够遇上诸葛亮,晚年时他或许会成为汉朝的征西大将。

注释:

  • 乱离:指混乱、离散的状态。
  • 拣得:挑选、获得。
  • :栖息、停留。
  • 得路:找到道路。
  • 争知:何必知道。
  • :迷失、迷惑。
  •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智者。
  • 暮年:晚年。
  • 汉征西:指汉朝对西域的征战。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诸葛亮则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两者之间的对比,表明了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英才的遭遇与选择有时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美,号梦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与当时的社会风貌,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咏史下·荀彧》是陈普在历史背景下对荀彧这一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开头的“乱离拣得一枝栖”,给人一种在动荡中寻求安宁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最混乱的时期,也有偶然的机遇和选择。然而,接下来的“得路争知却是迷”,又将这种寻求安宁的希望打碎,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不确定。

诗中提到的曹操与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象征着不同的政治理想与斗争策略。曹操的雄图伟业与诸葛亮的智谋相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作者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也引发读者对人生选择和历史因果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既有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又有对历史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离拣得一枝栖:在动乱中偶然找到一处栖息地,暗示人生在波折中寻求安宁。
  • 得路争知却是迷:虽然找到了路,却不知是否正确,反映了人生选择的迷茫。
  • 曹操若逢诸葛亮:假设历史中曹操遇见了诸葛亮,意味着两者的相遇可能改变历史。
  • 暮年当作汉征西:如果曹操与诸葛亮相遇,晚年可能会成就伟大的征战,暗示历史的可能性与变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曹操与诸葛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历史命运。
  • 隐喻:将“路”作为人生的象征,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意象分析:

  • “枝”: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迷”:代表人生的困惑与不确定。
  • “曹操与诸葛亮”:象征智慧与权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乱离”指的是: A. 安静
    B. 混乱
    C. 和谐
    D. 宁静

  2. “得路争知却是迷”中的“迷”意指: A. 清晰
    B. 迷失
    C. 明白
    D. 方向

  3.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 刘备与关羽
    B. 曹操与诸葛亮
    C. 诸葛亮与司马懿
    D. 孙权与曹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集中在个人的失落与对未来的渴望。
  • 《静夜思》: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映射出更广泛的历史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早度分水岭 宿晋安亭 赠益府裴录事 赤谷安禅师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益损 匕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包含拘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有肺肠 毋字旁的字 包含徕的词语有哪些 眠花卧柳 帘子 素壁 虫字旁的字 通权达理 同命运共呼吸 坪坝 联臂 呕心抽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