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孟子·养心寡欲

《孟子·养心寡欲》

时间: 2025-05-05 09:42:27

诗句

心体自然安用养,多因迷欲易成昏。

但能寡欲无私累,本体清明理自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2:27

原文展示:

孟子·养心寡欲
作者: 陈普 〔宋代〕

心体自然安用养,多因迷欲易成昏。
但能寡欲无私累,本体清明理自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道理:心灵本是自然安宁的,只要好好养护,然而因为欲望的迷惑,常常会让人变得昏沉。如果能够减少欲望,就不会有私心的累赘,内心的本质会保持清明,理智自然会存在。

注释:

  • 心体:指心灵的本质。
  • 安用养:心灵本来就能安宁地自我养护。
  • 迷欲:迷失在欲望中,无法自拔。
  • :昏暗,指精神模糊。
  • 寡欲:减少欲望。
  • 私累:个人的私心所造成的负担。
  • 清明:心灵明净,清晰。
  • 理自存:道理自然存在于内心。

典故解析:

“养心”在古代哲学中强调心灵的修养,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孟子的教导中,强调心灵的自我修养和欲望的控制是达到内心平和的关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擅长抒情与哲理诗,作品常反映儒家思想,关注内心修养与道德自省。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普遍关注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提升,陈普的这首诗反映了对内心平和与自我约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心灵的天然状态和欲望的干扰。诗中通过对比“安用养”和“迷欲”的状态,揭示了内心的清明与昏沉之间的关系。陈普提醒人们,欲望的过度追求会导致内心的混乱,而减少欲望则能让心灵回归本真,保持清明。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心体自然安用养”:心灵的本质是安宁的,只要善于养护。
    • “多因迷欲易成昏”:许多时候,迷失在欲望中会使人变得昏沉。
    • “但能寡欲无私累”:如果能减少欲望,就不会有私心的负担。
    • “本体清明理自存”:心灵的本质是清明的,理性自然会存在。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如“安用养”和“迷欲”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心灵比作自然状态,强调其本质的安宁。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欲望的控制,倡导减少个人欲望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意象分析:

  • 心体:象征内心的本质,代表人的精神世界。
  • 欲望:象征世俗的干扰,影响内心的安宁。
  • 清明:象征内心的明净和理智,代表修养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迷欲”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安宁
    B. 过度的欲望
    C. 自然状态

  2. “本体清明理自存”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内心会混乱
    B. 人的本质是模糊的
    C. 内心清明,自然有理智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强调什么?
    A. 追求物质
    B. 内心的修养与欲望的控制
    C. 对外界的关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强调自然与内心修养的哲理。
  • 《庄子》:探讨心灵的自由与欲望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探讨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
  • 《论语》:对心灵修养有深刻的探讨。
  • 《孟子》:提供对“养心”思想的深入理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叔器方养源叔器之侄填载酒饯余于思敬亭 有以灵寿杖为贶周旋累年忽尔摧折感而赋之 赠刘进父监庙四首 怀玉山旧游寄王彦博徐审知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其六 呈刘子卿四首 其四 冬晴三首 其二 正月九日微雪二首 其二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 郊居晚行呈章令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连开头的成语 狗彘不如 童心未泯 雨字头的字 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濯缨洗耳 内火 压舱石 勖以大义 鬼字旁的字 描眉画眼 有目咸赏 豸字旁的字 惇惠 买山归卧 包含伊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