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5:46
大和空国逐浮虚,曾为苍生一扫除。
历数未容奸宄得,收曹卷马二中书。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与感慨。诗中提到“大和空国”是指一个虚幻的国度,形容了政治的混乱和浮华。诗人回忆过去,曾为百姓扫除不平,历数那些奸邪之事,未曾容忍。最后提到“曹卷马二中书”,这是历史上的典故,指的是曹操和马腾的故事,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治国理政的反思。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反映历史事件和对政治的思考,风格沉稳,富有深度。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反思当下的政治,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咏史下·明帝四首》是陈普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提到“大和空国逐浮虚”,用“空国”来形容当时政治的虚幻和浮华,显示出对现实的不满。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为苍生扫除不平的理想,表现出一种为民请命的责任感。
后两句“历数未容奸宄得,收曹卷马二中书”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提及了曹操和马腾的典故,暗示了权谋之争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整首诗在表达对历史的回顾时,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忧虑与思考,警示后人应当吸取历史教训,重视治理国家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历史教训对现实治理的重要性。
“大和空国逐浮虚”中的“大和”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曹卷马二中书”是指哪些历史人物?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普的诗更加强调历史的教训和政治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安,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