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5:43
不信张昭未是奇,
贼来送死又何疑。
一生谄事欺孤操,
操死犹臣不士丕。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孙权的看法。诗人认为,张昭的表现并不奇怪,敌人来送死又有何疑虑?孙权一生都在谄媚权臣、欺骗孤独的曹操,曹操即使死了,孙权依旧是他的臣子,却不是士人。
作者介绍:陈普(约960-1017),字景山,号白石,世称“白石道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历史、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权臣纵横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孙权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与忠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运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陈普对权力之争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诗人通过对他行为的评论,反映了对忠诚与背叛、权谋与人性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不信张昭未是奇”便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质疑,表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与反省。接下来的“贼来送死又何疑”,则以犀利的语气指出了敌人自取灭亡的无知,暗示在权力游戏中,谁都可能成为牺牲品。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对历史的思考,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权力斗争中的人性与忠诚的复杂性,反思历史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张昭”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贼来送死又何疑”中的“贼”指的是?
诗人对孙权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两首诗都涉及到权力与战争的主题,但杜甫更多地关注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而陈普则侧重于权臣之间的斗争与权谋的复杂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