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0:55
擐甲边城教即戎,三军锦绣晓光中。
影摇资水旌旗动,声震文山鼓角雄。
马惯挥戈翻寒雪,雁惊鸣镝响天风。
十行忍负君王意,同向燕然勒隽功。
这首诗描绘了边城的军队整装待发,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三军的华服。旗帜在水面上摇曳,声音震天的鼓角发出雄壮的回响。战马习惯性地挥舞长矛,寒雪飞舞,雁群被箭声惊起,响彻天际。十行的军队忍受着来自君主的期望,齐心协力向燕然山刻下辉煌的功业。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军旅生活,气势恢宏,情感激昂。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边防压力加大之时,诗中通过赞美军队的英勇与壮丽,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向往。
《大阅》是一首描绘军队出征的壮丽诗篇,展现了边塞生活的气势与英勇。诗的开篇“擐甲边城教即戎”即引入了战斗的氛围,铠甲的亮光和边城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在“三军锦绣晓光中”中,诗人以“锦绣”形容军队的服饰,体现出军队的整齐与华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影摇资水旌旗动”通过对旗帜摇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出征的场景,生动而富有动感。
“声震文山鼓角雄”则通过声音的表现强化了战斗的激烈,鼓声如雷,震动山川,显示出军队的气势。接下来的描写“马惯挥戈翻寒雪”则以生动的景象展示了战马与士兵的默契,仿佛在寒冷的雪地中也能感受到战斗的热血。最后两句“十行忍负君王意,同向燕然勒隽功”则是对士兵们的号召,强调了士兵们的责任与使命感,表达出为国捐躯、立下赫赫战功的决心。
整首诗音韵和谐,气势磅礴,勾勒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军旅画卷,激励人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军人英勇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军队的出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军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士兵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中提到的“擐甲”指的是什么?
A. 穿上铠甲
B. 进行训练
C. 向敌人投降
“三军锦绣晓光中”中“锦绣”指的是军队的什么?
A. 武器
B. 服装
C. 战略
诗人通过“声震文山”想要表达什么?
A. 士兵的勇敢
B. 鼓角声的宏伟
C. 山川的壮丽
以上为《大阅》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