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观音寺访木犀已过

《次韵观音寺访木犀已过》

时间: 2025-04-30 21:36:24

诗句

金粟如来翠葆中,天香飘堕梵王宫。

西风一帚无留迹,印证浮生色是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24

原文展示:

金粟如来翠葆中,
天香飘堕梵王宫。
西风一帚无留迹,
印证浮生色是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观音寺中游览的情景。金色的菩萨像坐在翠绿的华盖之下,天上的香气飘荡,仿佛落入了梵王的宫殿。西风吹来,扫去一切痕迹,印证了世间的浮华与空虚。

注释:

  • 金粟:指金色的粟米,古时常用作佛教中的比喻,象征财富与庄严。
  • 如来:佛教中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意即“如实而来”。
  • 翠葆:指用翠绿色的华盖,通常用于装饰或保护圣物。
  • 天香:指天上散发的香气,象征佛教的清净与圣洁。
  • 梵王宫:指天上的神仙住处,象征着高雅与超凡脱俗。
  • 西风:指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无留迹:意味着一切都在变化,没有留下痕迹。
  • 浮生色是空:表达对人生无常和空虚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精湛的诗才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史弥宁游览观音寺之际,旨在表达他对人生无常和佛教思想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的内心感受及对佛教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开篇“金粟如来翠葆中”描绘了佛像的庄严,金色与翠绿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紧接着的“天香飘堕梵王宫”则通过香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让人身处于天界之中。

“西风一帚无留迹”一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思人生的短暂与不易。最后一句“印证浮生色是空”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了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唯有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才能超越这些表象。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意象的融合,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粟如来翠葆中:描绘了佛像的庄严,象征着佛教的伟大。
    • 天香飘堕梵王宫:通过香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西风一帚无留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常。
    • 印证浮生色是空:总结了人生的虚幻与空无。
  •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金粟如来”用金色的佛像比喻佛教的光辉。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 隐喻: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人生哲理。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佛教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安宁和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金粟:象征着财富与庄严,代表佛教的神圣。
  • 天香:象征佛教的清净与超然。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浮生:代表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粟如来翠葆中”中的“金粟”指什么? A. 佛教的财富
    B. 金色的佛像
    C. 金色的米

  2. 诗中提到的“天香”象征什么? A. 美食的香气
    B. 佛教的清净
    C. 自然的芬芳

  3. “西风一帚无留迹”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生的美好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史弥宁的《次韵观音寺访木犀已过》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关注国家命运,而史弥宁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感悟。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 《史弥宁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正肃吴公 其二 晓入东谷 张思孺秘校挽诗二首 北楼晚晴望秦岭 平云阁观雨 菡萏亭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拖白练 官舍春日书怀 其一 佛头 谢夏文州寄金钱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缭墙 刀字旁的字 赒穷恤匮 包含磐的词语有哪些 杜口绝舌 息开头的成语 不测风云 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辍学 火字旁的字 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洞子货 专业 走炉 攴字旁的字 重金兼紫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