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8: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8:00:38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这首诗的意思是:燕台上堆积了许多黄金,想要吸引那些有学问的雅士。想要得到贤士,甚至不如隗地的贤者。自然就有乐毅那样的人,走遍天下,追逐风云。何必急于求得那些飞翔的凤凰,也不必旁求隐居于山林的人。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谋士,曾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隗者则指代隗若,寓意着贤士的典范。诗人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贤士的渴求和对财富的反思,传达出不必依赖外在条件,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与才德。
作者介绍:聂夷中,唐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士人渴望得到重用,而作者则通过诗歌表达对贤士的尊重,同时也反思了物质财富对人才引进的局限性。
《燕台二首 其一》是一首关于人才与财富关系的诗,诗人通过对财富的描绘,引出了对贤士的渴望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以“燕台累黄金”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物质的富足,但随即转入对人才的渴求,显示出诗人对财富的反思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诗中提到“贵得贤士来”,表现出对贤士的尊重与期待,进一步的“更下于隗者”,则是对贤士的理想化描绘,强调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的贤士并不一定依赖于物质的吸引,而是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接着提到“自然乐毅徒”,则是将乐毅这一历史人物作为理想的代表,象征着那些能够真正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人。
最后一句“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则是对当时士人追求名利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认为追求名声与财富并非真正的目标,反而应当关注内在的修养与德行。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强调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比外在的财富和名声更为重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谁的代表?
A. 物质财富
B. 真正的贤士
C. 隐士
“何必驰凤书”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名声和财富
B. 寻求贤士的帮助
C. 向隐士求教
诗人对“贤士”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渴望与尊重
C. 不屑一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