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燕台二首 其一

《燕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19 08:00:38

诗句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8:00:38

原文展示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燕台上堆积了许多黄金,想要吸引那些有学问的雅士。想要得到贤士,甚至不如隗地的贤者。自然就有乐毅那样的人,走遍天下,追逐风云。何必急于求得那些飞翔的凤凰,也不必旁求隐居于山林的人。

注释

  • 燕台:燕国的台阁,象征着权贵的地位。
  • 黄金:象征财富和地位,吸引人才的手段。
  • 儒雅: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贤士:指有才德的人。
  • 隗者:指隗(音“huái”),是指隗若的贤人,寓意贤士的代表。
  • 乐毅: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象征着勇猛和才能。
  • 驰凤书:指寻求名声和权势的书信,凤象征着高贵。
  • 林野:指隐士生活的地方,象征隐逸的人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谋士,曾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隗者则指代隗若,寓意着贤士的典范。诗人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贤士的渴求和对财富的反思,传达出不必依赖外在条件,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与才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夷中,唐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士人渴望得到重用,而作者则通过诗歌表达对贤士的尊重,同时也反思了物质财富对人才引进的局限性。

诗歌鉴赏

《燕台二首 其一》是一首关于人才与财富关系的诗,诗人通过对财富的描绘,引出了对贤士的渴望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以“燕台累黄金”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物质的富足,但随即转入对人才的渴求,显示出诗人对财富的反思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诗中提到“贵得贤士来”,表现出对贤士的尊重与期待,进一步的“更下于隗者”,则是对贤士的理想化描绘,强调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的贤士并不一定依赖于物质的吸引,而是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接着提到“自然乐毅徒”,则是将乐毅这一历史人物作为理想的代表,象征着那些能够真正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人。

最后一句“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则是对当时士人追求名利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认为追求名声与财富并非真正的目标,反而应当关注内在的修养与德行。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台累黄金”:燕国的台阁上堆积着黄金,象征着物质的富裕。
    • “上欲招儒雅”:希望能够吸引到有学识、有修养的雅士。
    • “贵得贤士来”:渴望得到贤士的支持与帮助。
    • “更下于隗者”:比起隗若这样的贤人,似乎在吸引人才上显得更为重要。
    • “自然乐毅徒”:自然而然会有像乐毅一样的人才出现。
    • “趋风走天下”:这些人才会追逐风云,活跃于世间。
    • “何必驰凤书”:不必急于寻求名声和荣耀。
    • “旁求向林野”:也不必向隐士求教,隐士的智慧未必比贤士更为高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金”与“儒雅”,“贤士”与“隗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如“驰凤书”比喻寻求名利,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强调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比外在的财富和名声更为重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力,吸引人才的手段。
  • 儒雅:象征有学识、修养的人士。
  • 贤士:象征理想的人才。
  • 乐毅:象征真正的才干与勇气。
  • :象征高贵的名声与地位。
  • 林野:象征隐逸生活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谁的代表?
    A. 物质财富
    B. 真正的贤士
    C. 隐士

  2. “何必驰凤书”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名声和财富
    B. 寻求贤士的帮助
    C. 向隐士求教

  3. 诗人对“贤士”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渴望与尊重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聂夷中的《燕台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理想与人才的追求,但前者更关注内在的修养与贤士的价值,而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志向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聂夷中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其一 同邢希声游化成岩 悼刘仲远 在伯沅陵俱和前诗复次韵五首 其二 呈王平江二首 其二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读旧诗作 东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 赋道傍菊 其三 次韵衡州先生岁除前三日席上两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树大招风 滂渤怫郁 包含途的成语 家传之学 干字旁的字 镇畿 含桃 既冠之年 钱刀 鹿字旁的字 鼠开头的成语 屋梁落月 鬯字旁的字 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忧公无私 斑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