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田家二首 其一

《田家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03:43

诗句

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43

原文展示:

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白话文翻译:

父亲在原野上耕作田地,儿子在山下砍伐荒地。
如今已经是六月,稻谷还未成熟,官府却已经修缮粮仓。

注释:

  • 父耕:父亲耕种。
  • :砍伐、开垦。
  • :指稻谷。
  • 未秀:尚未成熟、尚未长成。
  • 官家:政府、官府。
  • 修仓:修缮粮仓,准备储存粮食。

典故解析:

诗中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官府的依赖。农民辛勤耕作,而官府却在为粮仓的充实而忙碌,这种对比显示出农民的辛劳与官府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夷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农耕社会的唐代,正值农忙时节,诗人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与官府对粮食管理的关注,表现出一种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形。开头两句通过父亲与儿子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土地的耕作状态。父亲在原野上耕种,而儿子则在开垦荒地,暗示着家庭的分工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时间的推进,揭示了农作物未成熟的焦虑,展现出农民对于丰收的期望与现实的无奈。同时,官府却在此时忙于修缮粮仓,显示出一种社会的不平衡,仿佛农民的辛劳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与官府冷漠态度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父耕原上田”:描绘父亲在田地辛勤耕作的场景,展现出农民的劳动。
    • “子斸山下荒”:儿子在山下开垦荒地,表现出年轻一代的努力与担当。
    • “六月禾未秀”:时值六月,稻谷尚未成熟,暗示着农民对丰收的渴望。
    • “官家已修仓”:官府已开始准备粮仓,反映出社会对粮食管理的重视,但又显示出与农民辛苦形成的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父子在不同地方的劳动对比,突出农村生活的多样性。
    • 形象化描写:生动展现农民的辛苦与官府的冷漠,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农村的劳动场景,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官府对粮食管理的关注与农民生计的矛盾,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父亲与儿子:象征着农民的传承与希望。
    • 田地与荒地:分别代表着已开垦的成果与待开发的潜力。
    • :象征着丰收和生活的希望。
    • 官仓:代表着社会的管理与对粮食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父耕原上田”意指什么? A. 父亲在城市工作
    B. 父亲在田间耕作
    C. 父亲在山上砍伐

  2. 诗中提到的“官家已修仓”反映了什么? A. 农民的丰收
    B. 官府对粮食的管理
    C. 农民的懈怠

  3. 诗中的“禾未秀”指的是什么? A. 稻谷已经成熟
    B. 稻谷尚未成熟
    C. 稻谷即将开花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聂夷中的《田家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前者强调了农民的劳动与官府的冷漠,而后者则描绘了国家动荡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两者虽然题材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与社会关怀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云居寺孤桐 偶作二首 以镜赠别 闲游即事 人定 魏堤有怀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送沈仓曹赴江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掷鼠忌器 邈若河山 贝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包含冥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金瓶落井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碍难 灵质 苦命 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欺天罔地 摭溜子 云髦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