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4:29
停舟过桥去,两岸绿垂杨。
绕屋水为界,入门花满廊。
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
此意与谁说,春风湖渺茫。
我停舟过桥而去,看到两岸的垂柳郁郁葱葱。
水绕着房子形成界限,走进门来却是花香满廊。
如今这里变成了道观,听说曾经是书堂。
这种情感该与谁诉说呢?春风吹拂,湖面迷雾弥漫。
陈著,生活在宋代,字子华,号简斋,浙江人。陈著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现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游览风景的过程中,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书院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道观”和“书堂”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开篇的“停舟过桥去”,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仿佛带着一种闲适的心情在游览。两岸的“绿垂杨”勾勒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绕屋水为界,入门花满廊”,描绘了诗人所到之处的美丽景象,水流环绕,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后文的“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自然的和谐美,后者则是文化的沉淀与变迁。
最后一句“此意与谁说,春风湖渺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尽管眼前的景色美丽,但内心却感到无处倾诉,似乎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隐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旧日的书堂与如今的道观,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绿垂杨”指的是哪种植物?
“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中,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情感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下独酌》(李白)与《鸿禧观》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李白通过描绘月下的孤独,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而陈著则是通过景色的变化,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