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饭龙堂寺

《早饭龙堂寺》

时间: 2025-05-01 04:03:44

诗句

榉藤束缚竹为舆,野饭来寻僧所庐。

茅屋正逢飞卷破,夜来风雨问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3:44

原文展示:

早饭龙堂寺 赵蕃 〔宋代〕 榉藤束缚竹为舆,野饭来寻僧所庐。 茅屋正逢飞卷破,夜来风雨问何如。

白话文翻译:

用榉藤捆绑竹子做成轿子,我在野外寻找僧人的住所来吃早餐。 茅草屋正好被风吹破,夜晚的风雨情况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榉藤:一种植物,常用于编织。
  • 束缚:捆绑。
  • 竹为舆:用竹子做的轿子。
  • 野饭:在野外吃的饭。
  • 僧所庐:僧人的住所。
  • 飞卷破:被风吹破。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旅行中,早晨在龙堂寺附近寻找食物和住所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在龙堂寺附近寻找食物和住所的情景,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旅行生活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清晨在龙堂寺附近的经历。首句“榉藤束缚竹为舆”,用榉藤和竹子制作轿子,展现了作者的旅行工具和野外生活的简朴。第二句“野饭来寻僧所庐”,表达了作者寻找食物和住所的迫切。后两句“茅屋正逢飞卷破,夜来风雨问何如”,则通过茅屋被风吹破的细节,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作者对风雨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榉藤束缚竹为舆”,描绘了作者的旅行工具,展现了野外生活的简朴。
  • 第二句:“野饭来寻僧所庐”,表达了作者寻找食物和住所的迫切。
  • 第三句:“茅屋正逢飞卷破”,通过茅屋被风吹破的细节,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 第四句:“夜来风雨问何如”,表达了作者对风雨的关注,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榉藤束缚竹为舆”比喻旅行工具的简朴。
  • 拟人:“茅屋正逢飞卷破”中的“飞卷破”拟人化了风的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作者清晨在龙堂寺附近的旅行经历,通过简朴的旅行工具、寻找食物和住所的迫切,以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观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榉藤:象征简朴的旅行工具。
  • 竹为舆:象征野外生活的简朴。
  • 茅屋:象征简陋的住所。
  • 飞卷破:象征自然环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旅行工具是用什么制作的? A. 榉藤和竹子 B. 木头和绳子 C. 铁和皮革 D. 布和木头 答案:A

  2. 诗中作者寻找的是什么? A. 食物和住所 B. 水源和庇护所 C. 书籍和资料 D. 朋友和同伴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茅屋发生了什么? A. 被风吹破 B. 被水淹没 C. 被火烧毁 D. 被地震摧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赵蕃的《早饭龙堂寺》都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旅行生活的简朴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迁莺(丞相生日) 舞杨花 西江月·名与牡丹联 瑞鹤仙(别恨) 菩萨蛮令(长安怀古) 感皇恩(幽居) 谒金门(暮春)·春又晚。风 减字木兰花·杨花飘尽 满庭芳 寒夜 失调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利害攸关 阜字旁的字 老羞成怒 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傲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焕的成语 抟砂弄汞 市嚣 牛字旁的字 听许 冲怠 胆战心摇 龙字旁的字 排山倒峡 殳字旁的字 鸿衣羽裳 止字旁的字 一物克一物 包含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