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0:09
四月二十三日作
作者:陆游
颭颭荷离水,翩翩燕出巢。
苔添雨後晕,笋放露中梢。
世路千重浪,生涯一把茅。
款门僧亦绝,无句链推敲。
在这个四月的日子里,荷花在水面轻轻摇曳,燕子在巢中翩翩起飞。雨后青苔上增添了水珠的晕染,竹笋在露水中悄然生长。人生的道路如同千重波浪,生活不过是一把茅草。即使是推门而入的僧人,也无言以对,没有一句话可供推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款门僧”意指寻求智慧和解答的人,常见于佛教文化中,象征着追求真理和内心的平静。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建立与北方的沦陷,作品多表现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陆游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四月春季,时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陆游的《四月二十三日作》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象的描绘,融入个人的感悟,展现了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以“颭颭荷离水,翩翩燕出巢”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荷花摇曳,燕子轻盈地飞出巢穴,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活泼的感受,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接着,诗人用“苔添雨後晕,笋放露中梢”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气息,雨后青苔上泛起的水珠和竹笋在露水中生长,展示了春雨滋润大地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向上。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生的思考。“世路千重浪,生涯一把茅”,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波折,虽有生机,但生活的无奈与困扰也随之而来。诗人以“一把茅”比喻生活的脆弱与不易,展示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哲思。
最后一句“款门僧亦绝,无句链推敲”则引发深思,既表达了对言语的无奈,也暗示了对人生的追问。即使是寻求智慧的僧人,也无从言说。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展示了陆游对生活的深邃理解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艰难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颭颭”用来形容什么?
A. 荷花摇动
B. 燕子飞翔
C. 雨后青苔
答案:A
“世路千重浪”主要表达什么?
A. 人生的艰辛
B. 春天的美好
C. 自然的生机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款门僧”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寻求智慧的人
C. 生活的脆弱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在描写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上有相似之处,但陆游更注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映。两者的风格虽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四月二十三日作》,领悟其中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