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6:39
秋寒
雪鬓年颜老,霜庭景气秋。
病看妻检药,寒遣婢梳头。
身外名何有,人间事且休。
澹然方寸内,唯拟学虚舟。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晚年生活,头发已白,容颜也显得苍老,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庭院里,显得格外寒冷。生病的他正在看着妻子为他抓药,寒风中叫丫鬟为妻子梳头。身外的名利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人间的琐事暂且放下。在内心的宁静中,他唯有想要学习像虚舟一样漂浮无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涵盖了五言、七言等多种形式,尤其擅长写田园诗和讽刺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秋寒》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心疲惫、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与个人疾病之际。此时的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对世俗的名利保持一种淡淡的看法,渴望在内心寻求宁静。诗中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和老去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秋寒》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展现了白居易在晚年时的孤独与淡泊。诗的开头以“雪鬓年颜老”直入主题,表现出作者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与感慨;接着以“霜庭景气秋”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气氛,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凋零。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妻子为他抓药的细节,展现出家庭的温暖与关怀,这一幕在寒冷的秋天显得格外动人。
“身外名何有,人间事且休”一联则是诗人对名利的思考,透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他认为,外在的所有成就和名声都不如内心的平静来得重要。这种思想与道教的“无为而治”理念相契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反思与领悟。最后,以“唯拟学虚舟”收尾,表达了他对随遇而安、无所拘束的追求,形成了全诗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选择了内心的平静,渴望在浮华的世界中找到一处宁静的栖息之地。这种对内心自我修养的追求,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秋寒》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虚舟”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白居易的《秋寒》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亲情的珍视。白居易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杜甫则在思念中流露出一种忧伤与愁苦。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