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37
送客南迁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我说起南方的事情,你大概不愿意听。
曾经我身陷困苦,没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叨叨。
在愁苦中,梦中烧灼的记忆,时常想起洞庭湖。
春天的田野烟雾弥漫,秋天的瘴气阴沉沉。
冬天蚊虫依旧活跃,鱼龙在雨中散发腥味。
水中的虫子能投影,山中的鬼怪会隐匿身形。
洞穴里巴蛇的尾巴掉落,树林中飘飞着鸩鸟的羽翎。
飓风在千里之外黑压压的,草地四季常青。
客人像惊慌的雁,船儿如同漂浮的浪花。
谁来劝你欢笑,如何安慰漂泊的心灵。
小心别把琴放下,酒要满瓶。
大多数人从此离去,最好还是醉酒而忘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白居易的诗作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乡愁。
创作背景
《送客南迁》写于白居易晚年,诗中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南方生活的忧虑。诗人在南迁的朋友面前表达了自己对南方的种种担忧,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送客南迁》是白居易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南方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朋友南迁的不舍和对南方生活的担忧。全诗结构松散,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情感描绘。
诗的开头,白居易以“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引入,直接表明了自己对南方生活的担忧。接着,他提及自己曾经的困苦,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接下来的句子中,通过对南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如“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让读者感受到南方的气候湿热,以及生活的艰辛。
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蚊蚋经冬活”和“鱼龙欲雨腥”,形象地表现了南方的生态环境,也暗示了生存的艰难。最后几句则转向对朋友的劝诫,提醒他要享受当下,醉酒忘忧,不必过于忧虑未来。这种乐观的态度在整首诗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丰富,表现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劝诫。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艺术功底,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南方生活的忧虑,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中事”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事情
B. 南方的事情
C. 朋友的事情
D. 自然的事情
诗中提到“蚊蚋经冬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冬天蚊虫依旧活跃
B. 冬天蚊虫死去
C. 夏天蚊虫更活跃
D. 蚊虫不再出现
诗中的“宜醉不宜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客南迁》和《送友人入蜀》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送别之情。在白居易的诗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忧虑,而王勃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上有所不同,白居易更为细腻,王勃则更为豪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