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9:59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
辛弃疾
一饮动连宵,一醉长三日。
废尽寒暄不写书,富贵何由得。
请看冢中人,冢似当时笔。
万札千书只恁休,且进杯中物。
这首词写的是饮酒的豪情与洒脱。一饮酒便通宵达旦,醉酒则可长达三天。为了饮酒,我放弃了寒暄问候,不再写信,富贵又能从何而来呢?请看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人,他们的坟墓就像当年写的笔记。无数的信札和书籍都变得无所谓,且把酒杯端起,尽情畅饮吧。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杰出的词人和军事家,生于1150年,卒于1225年。他是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之一,以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词风气壮,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和对豪饮的向往,可能是在经历了人生的曲折和战乱后,表达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辛弃疾的《卜算子(饮酒不写书)》以鲜明的个性和直白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词不仅是对酒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全诗从一饮酒开始,描绘了醉酒后的洒脱与放纵,展现了他对世俗繁杂的厌倦。
词中通过“请看冢中人”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对死亡的思考,既使人感受到生死无常,又隐含着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辛弃疾通过对比生者与死者,强调了书信和功名的虚幻,最终得出“且进杯中物”的结论,表达了一种对酒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词在用词上简洁明了,韵律流畅,情感真挚而不矫揉造作,充分展现了辛弃疾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这种对饮酒的放纵与对世俗的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享乐主义的追求。辛弃疾用豪饮的态度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蔑视,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反省。
辛弃疾的《卜算子(饮酒不写书)》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饮酒的赞美与对世俗的超脱
C. 对爱情的追求
词中提到“请看冢中人”,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A. 死者的生活
B. 人生的无常与现实的无意义
C. 逝去的青春
对比辛弃疾的《卜算子(饮酒不写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发现两者都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与享乐,但辛弃疾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