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0:03
登华顶峰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铁崖仙人来自西崆峒,琼林宴罢随天风。
天风散珠玉,乃在华顶峰。
拔地一万八千丈,但见琼台瑶阙巀嶪撑青空。
长松倚天不盈尺,桃花水与银河通。
老仙独睨万物表,炯如秋水开夫容。
火乌夜半吐东海,石桥飞渡天门龙。
九重启金钥,千楹立綵虹。
列仙夹仗冰雪容,中有晨肇双郎之窈窕,
珊珊杂佩摇玲珑。
胡麻饭初熟,上案双玉童。
翩然迎老仙,笑语风云从。
冰桃琥珀碗,霞液玻瓈钟。
陶然一醉三千霜,酡颜相映扶桑红。
归来笠泽成小隐,林屋洞访浮丘翁。
下视东蒙尘土濛,蓬科万冢眠英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从西崆峒而来,参加完琼林宴会后,随风而至华顶峰的情景。天风将珠玉洒落在华顶峰,华顶峰高耸入云,仿佛拔地而起一万八千丈。只见琼台瑶阙巍峨挺立在青空之中。长松直立,似乎快要触及天空,桃花水与银河相通。老仙人独自俯瞰万物,目光如秋水般清澈。夜半时分,火乌从东海吐出,石桥飞渡天门的龙神。九重天开启金钥,千座彩虹般的楼阁伫立。仙人们夹道欢迎,冰雪般的容颜中,有晨肇和双郎两位窈窕的仙女,佩饰摇曳,十分动人。胡麻饭初熟,案上有两个玉童在侍奉。老仙人翩然而至,笑语与风云为伴。冰桃和琥珀碗中盛着霞液,玻璃钟清脆悦耳。陶醉之际,饮下三千霜,脸上酡红映衬着扶桑的红色。归来后隐居在笠泽,林屋洞中拜访浮丘翁。从高处俯视东蒙的尘土,蓬科万冢中沉睡着英雄。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字希白,号云溪,晚号天涯。其诗风独特,常表现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仙道、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登华顶峰》是一首描绘仙人世界的诗作,诗中通过华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诗的开头便以“铁崖仙人”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用“琼林宴罢随天风”描绘了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如“拔地一万八千丈”的巍峨山峰,配合“琼台瑶阙”的意象,体现了高远与华美的结合。长松不盈尺的描写则显得谦逊而伟岸,仿佛在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老仙的“炯如秋水”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智慧与宁静的心境。
后半部分的描写如“火乌夜半吐东海”,意象新奇,仿佛在描绘仙人生活的多姿多彩。尤其是“翩然迎老仙”及其后宴饮的场景,描绘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与仙人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仙人生活与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铁崖仙人”来自哪里?
诗中“拔地一万八千丈”形容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