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8:02
送经理官黄侯还京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天子龙飞定两都,
山川草木尽昭苏。
三吴履亩难为籍,
四海均田喜有图。
海市鱼盐开斥卤,
泖乡稏熟膏腴。
赏功行见承殊渥,
此地重分汉以符。
这首诗表达了对黄侯即将返回京城的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国家安定、土地富饶的景象。天子如龙飞翔,统一了南北两都,山川草木都显得生机勃勃。三吴地区的田亩难以成为户籍,而四海均田的理想让人欣喜。海市的渔盐贸易蓬勃发展,泖乡的稻谷丰收,生活富裕。赏功之事得以兑现,重分土地的政策再次落实,汉朝的符号更显重要。
“龙飞”常用来形容皇帝的威仪与国力,暗喻国家的强盛和安定。诗中提到的均田政策,源于汉代的土地改革思想,旨在消除贫富差距。此诗反映了元代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期待。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和叙事结合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黄侯的送别,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美好愿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以“天子龙飞”引入,展示了国家的强盛和安定,随后“山川草木尽昭苏”,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复苏和繁荣。而后两句提到的“三吴履亩难为籍”,则反映出土地管理的困难,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最后,诗人在描绘丰收和赏功时,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未来的信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的美好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盛、土地富饶的期望,体现了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天子龙飞”中“龙”所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均田”政策主要是为了什么?
答案: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