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55
《寄毗陵刘博士》
作者:王禹偁
毗陵古郡接江堧,
赴任琴书共一船。
下岸且寻甘露寺,
到城先问惠山泉。
秋蟾吐槛供吟兴,
野鹤偎床伴醉眠。
官散道孤诗格老,
算应双鬓更皤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王禹偁赴任毗陵的情景。他在古老的毗陵郡与江堧相连,乘坐一只船,带着琴书前往。一到岸边,就想去寻找甘露寺,进城后首先去询问惠山泉水的情况。秋天的明月在栏杆上照耀,激发了他的吟咏兴致;而野外的白鹤则依偎在他的床边,陪伴他醉卧。官职虽然散去,但孤独的诗歌意境却依旧存在,想必双鬓也更加斑白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禹偁(约1048年-约1130年),字子晦,号谦斋,宋代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兼具古雅和生动,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禹偁赴任毗陵时,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寄毗陵刘博士》是一首描绘诗人赴任的心路历程和自然感受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毗陵古郡接江堧”描绘了毗陵的地理风貌,展现了诗人踏上新征程的情景。接下来的“赴任琴书共一船”则表现了诗人心中对文化和理想的追求,琴书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身份和追求。
诗中提到的“甘露寺”和“惠山泉”,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宗教的向往与敬重。尤其在“秋蟾吐槛供吟兴,野鹤偎床伴醉眠”中,诗人通过秋天的明月和白鹤的意象,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
最后两句“官散道孤诗格老,算应双鬓更皤然”则揭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孤独与岁月流逝的无奈,双鬓斑白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联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流露,探讨了文人生活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深刻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文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禹偁的《寄毗陵刘博士》是写给谁的?
诗中提到的“甘露寺”位于哪个地方?
“秋蟾吐槛”中的“蟾”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禹偁与李白的作品,王禹偁的诗更偏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激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文人精神。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王禹偁及其诗作的背景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