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

时间: 2025-05-08 01:32:59

诗句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2:59

原文展示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
——王禹偁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白话文翻译

自咸通年间以来,文风已经衰散,难以再见典雅。经过五代的变迁,写作的人多以华丽的笔触为主。高公身在紫微之上,轻易吸引了那些学者。自此之后,文风愈发浮华,不再朴实无华。可惜的是,因急于进取而受到伤害,触犯了君主的意旨,被贬出阁。我的君主登基之时,春雨如霖,滋润了大地。均阳与淮阳之间的迁徙,已无暇顾及自身的责任。最终失去了归属感,只能空虚地随波逐流。何时才能自我更新,带着志向走入漫漫长夜。人们说我追求的太深,最终只得在郡中担任司马。

注释

  • 咸通:唐朝咸通年间(860-873年),文学发展时期。
  • 高公:指高层官员,可能指代某位特定的文人或权臣。
  • 紫微:古代天文学的星宿名,象征权力与地位。
  • 滥觞:泛滥,指开始流行的事物。
  • 阐明:在此指文化或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 郡司马: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1049-1104),字子容,号白兰,宋代诗人,官至礼部尚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及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禹偁被贬至莱州司马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感慨以及自己遭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是一首深具时代感的诗作,诗中不仅流露出王禹偁对文风衰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自己仕途的艰辛。诗的开头描述了自咸通以来文风的变化,揭示了王朝更迭带来的文化影响,表达了对古雅之文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则揭示了高层政治的复杂与变幻,尤其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显得愈发深沉。

诗中“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新君登基时的盛况,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急于进取中遭遇的挫折,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最后,诗人虽感到失落与迷茫,但仍然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意在找寻自我更新的道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自咸通年间以来,文学风格已不再典雅。
  2.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经过五代的变迁,文人多以华丽的风格为主。
  3.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高层官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追随。
  4.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文风愈加浮华,失去了质朴。
  5.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因急于进取而触犯了君主,被贬出阁。
  6.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新君登基之时,春雨滋润大地。
  7.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迁徙之间已无暇顾及责任。
  8.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最终失去方向,随波逐流。
  9.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何时才能自我更新,带着志向走入漫漫长夜。
  10.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人们说我追求的太深,最终只得在郡中担任司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急于进取”与“触犯旨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长夜”隐喻无尽的迷茫与失落。
  • 象征:春雨象征着新政权的希望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与时代的斗争,表现了对文风衰落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微:象征权力与高位的象征。
  • 长夜:象征迷茫与无尽的追寻。
  • 春雨: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禹偁的《五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哀伤与无奈
    B. 喜悦与欢庆
    C. 中庸与淡泊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高公”指的是? A. 低级官员
    B. 高层官员
    C. 学者
    答案:B

  3. 诗中“长夜”象征着什么? A. 繁荣
    B. 迷茫与失落
    C. 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五哀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在诗中更多地表现了对政治与文化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加倾向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禹偁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除即事十首 答客 送方郎唐卿漕试 送方君节监丞 送丁元晖知南海 送陈叔方侍郎二首 嵩溪驿 清平乐(居厚弟生日)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 鹊桥仙(挑巷弟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貝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眉目分明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一发双贯 包含绯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肉字旁的字 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朝官 税石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选底 隹字旁的字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狐狸精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饿虎扑羊 倚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