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06
水龙吟·西风涤尽炎歊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
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
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
西风吹拂,驱散了炎热,接连几天没有下雨。
竹笋的车声轧轧,经过三天,湖面上碧绿的竹子无数。
这里的江山美景,胜过我行遍天下的所有地方。
无论是今朝还是往昔,迎接新事物送走旧事物,风景总在这里。
谁说阴山的敌人骄傲?去年冬天竟敢侵犯我的土地。
哀怨的鸿雁,经过一番荡析,幸好收成丰盛。
我向皇帝请表出征,平定南方和北方,这难道没有忠勇之士?
唉,我这个病老的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催促船只归航,停泊在江边。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仲明,号北海,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与忧虑,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水龙吟·西风涤尽炎歊》是一首表现秋季景象和抒发家国情怀的词作。开篇以“西风涤尽炎歊”引入,生动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爽,显示出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宁静。接着,诗人通过“连朝更值天无雨”,表达了连日的干旱,却又不乏对景色的赞美,“碧篸无数”展现出竹林的郁郁葱葱,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家国情怀,提及“阴山骄虏”与“去年冬敢侵吾土”,表达了对外敌侵扰的愤慨与忧虑。诗人以“哀哀鸿雁”引发对离别的思考,接着提到丰收的希望,暗示在困境中仍有希望的存在。
最后,诗人自谦“病夫老矣无能”,表现出对个人衰老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展现出既有对国家的责任感,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家国情怀,展现了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西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诗中提到的“阴山骄虏”指的是?
a. 友军
b. 敌人
c. 自然灾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