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17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衫乌帽,笔床谈尘。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舻。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在琵琶亭下,春水波涛汹涌,流向三吴地区。
东风似乎无情,偏偏不让木兰舟停驻。
亭中有位仙翁,身穿黑衫,戴着乌帽,坐在笔床上谈天说地。
即使越乡的风景再好,昨天与今天毕竟不同,归来后赋诗的情景也不再如故。
想见那莓苔长得三尺,玉琴在清杏枝头初雨时光彩熠熠。
那一袭青衫,佩饰童参,徘徊在江边的黄昏。
我的情意依旧绵长,旅途的朋友已不再顾及,一声柔和的船桨声响起。
顺着轻风,直上蓬莱顶,去往天边的五尺高。
作者介绍:吴存,元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情感细腻,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水龙吟 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即以“琵琶亭下春波”引入,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波涛汹涌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感叹东风的无情,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
中间描绘的“仙翁”形象,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最后几句则是对未来旅途的期盼与对过去的怀念,流露出诗人对友情、对故乡的深切思虑,情感的层次感极为丰富,既有对当下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东风也似无情”将风拟人化,表达人生的无奈与惆怅。
主题思想:诗中主要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深情款款,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水龙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东风”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莓苔三尺”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理想的追求,而吴存的《水龙吟》则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