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

《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

时间: 2025-04-27 03:31:30

诗句

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

不知山与楼争长?

为复楼随山却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30

原文展示:

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不知山与楼争长?为复楼随山却移?

白话文翻译:

在平地上看山,山显得特别低矮;登上楼顶,看到的山色层次分明、奇特无比。难道是山和楼在争高低吗?又为何楼总是随着山而移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低:非常低。
  • 逐层:层层递进,逐渐变化。
  • 争长:争高,争夺高度。
  • :又,表示事情的重复或继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以“咏物”诗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王国华的环秀楼时,目睹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思考与创作冲动。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诗人多游历名山大川,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诗的第一句“平地看山山绝低”直接引入了主题,表现出在平地所见的山显得低矮,暗含了视角的限制。接着“上楼山色逐层奇”通过对比,展现了山在高处的壮丽与层次感。在这里,诗人通过登高而望,展示了不同视角下的美,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

“难道是山和楼在争长?”这一句引发了对自然与人造建筑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探讨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而“为复楼随山却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表达了楼与山之间的相对关系,楼似乎在向山学习,高低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适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地看山山绝低:在平地上看山,山显得很低,表现了视角的局限性。
  • 上楼山色逐层奇:登上楼后,看到的山色变化多端,展现了不同的美感。
  • 不知山与楼争长:自然与人造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发问引起思考。
  • 为复楼随山却移:楼的高度似乎受到山的影响,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对比:平地与楼上、低矮与奇特的对比,突出了视角的变化。
  • 拟人:山与楼之间的“争长”,使自然和建筑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探索了视角的变化对景观理解的影响,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归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象征人类的创造与追求。
  • :体现了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地看山山绝低”中,“绝”字的意思是: A. 完全 B. 稍微 C. 低矮 D. 高耸

  2. 诗中的“楼”与“山”争长,这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建筑与自然的对立 B.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C. 自然的永恒与变化 D. 以上都不是

  3.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愤怒 B. 迷茫 C. 赞美与思考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描绘自然与人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山水之美。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但杨万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 岁杪用韵二首 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其九 峡中 六月六日宿观音寺次朝南韵二绝 应提刑招饮北山 恭和御制赐吴叔告已下闻喜宴诗 哭都城火 下元节后省试进奏院吏 敬和老人览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透河井 始愿不及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空费词说 大忙 神人共悦 气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言字旁的字 剥肤之痛 俯伏 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鞭麟笞凤 包含醋的成语 魚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