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0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05:40
应提刑招饮北山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万绿梢头眼,双江合处城。
山如人有立,水与市俱横。
啼鸟春风暖,飞花晚照明。
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
在绿意盎然的树梢上,城市在两条江流交汇的地方。
山峰巍峨,宛如人立于此,水流与市镇平行而过。
春风中鸟儿啼鸣,飞舞的花瓣在晚霞中闪耀。
笙歌阵阵催人远行,慢慢穿鞋就像坐车一样悠然自得。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描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洪咨夔,字孟敞,号瀛洲,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精神寄托与自然和谐的时期,北山可能是作者所游之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应提刑招饮北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山的秀美与生机。诗中通过“万绿梢头眼”、“双江合处城”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繁茂和城市的和谐。诗人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在这幅画面中,鸟鸣与春风交织在一起,传递出温暖的气息,飞舞的花瓣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诗的最后两句“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令人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万绿梢头眼”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生机
C. 生活的忙碌
“飞花晚照明”中的“飞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短暂的生命
C. 欢乐的心情
诗人通过“笙歌推使去,缓屟当车行”想表达什么情感?
A. 赶路的急促
B. 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C. 对音乐的热爱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洪咨夔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悠闲,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山水的孤寂与人的内心世界。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