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57
挽李主簿长民二首
作者:廖行之
蚤擅湘中二妙声,一官政尔为亲荣。
倦游未试胸中蕴,苦学徒遗身后名。
踵武世科知有子,尽心色养足生平。
可堪膝下称觞处,不见伯仁贤弟兄。
全诗翻译:
早年在湘中享有盛名,因官职和政绩而得到亲近的荣誉。
游历疲倦未能施展心中所蕴藏的才华,辛苦学习却只留下身后的名声。
继承前人的学问知道有儿子,尽心培养他以满足生活的需求。
可惜在膝下共饮时光的地方,已不见伯仁那样的贤弟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廖行之,生活于宋代,诗人、官员,擅长诗歌,特别是抒怀诗。他的作品常带有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李主簿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生前成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
这首诗以对李主簿的悼念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蚤擅湘中二妙声”,开篇便点明了李主簿的才华,紧接着则以“一官政尔为亲荣”转向对其官职的认可,表明李主簿不仅有才华,还能在官场上获得成功。接下来的“倦游未试胸中蕴”则透露出作者的失落感,他在游历中感到疲惫,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似乎与李主簿的成功形成对比。
“苦学徒遗身后名”一句,表达了对学业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尽管辛勤学习,但只留下身后的名声,而无实际成就。接下来的两句“踵武世科知有子,尽心色养足生平”则生动描绘了李主簿对后代教育的用心,显示出他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可堪膝下称觞处,不见伯仁贤弟兄”,一方面是对昔日欢聚时光的追忆,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在失去李主簿后,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主簿的追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伤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廖行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伯仁”是哪类人物的代表?
A. 忍辱负重者
B. 贤良淑德的兄弟
C. 志向高远者
D. 诗词歌赋的作者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友谊的珍惜
B. 官场的得失
C. 家庭的和睦
D. 自身的才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