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9:33
秋日登圭峰瀑布岩
作者: 刘鸣世 〔明代〕
此景仙源石洞幽,
潺湲岩壑韵悠悠。
黄花两岸笑人懒,
野鸟数声唤客游。
坡上松涛鸣复隐,
林间霜叶坠还留。
凭高一望天涯阔,
万顷江山总是秋。
这幅景象宛如仙境,石洞幽深宁静,
潺潺流水在岩石和山谷间悠然流淌。
两岸的黄花在秋日里微笑,令人懒得去打扰,
几声野鸟在唤唤游客的到来。
坡上的松涛声时隐时现,
林间的霜叶虽然已经落下,但依然留存。
登高远望,天边的视野开阔无垠,
万顷江山尽在眼前,尽是秋的色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古典典故,但“仙源”与“潺湲”等描写联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刘鸣世,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日登高之时,正值丰收季节,诗人借此游览名胜,感受自然之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秋日登圭峰瀑布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将秋日的宁静与自然美融入诗中。诗的开头以“此景仙源石洞幽”引入,立刻设定了诗的基调,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接下来的“潺湲岩壑韵悠悠”则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的和谐与轻快,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流水的细腻与优美。
在描写秋日的黄花和野鸟时,诗人用“笑人懒”与“唤客游”形成对比,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们在这种美景面前的悠然自得,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感慨。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山中气候的转变,松涛声与霜叶的落下,都唤起了人对秋天的思索。
最后两句“凭高一望天涯阔,万顷江山总是秋”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辽阔的山川,深切感受到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深邃,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胸怀与哲理思考。整首诗运用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潺湲”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凭高一望天涯阔”中的“天涯”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在主题上与刘鸣世的作品相近,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但在风格上各有不同,王维更为深沉,孟浩然则更为清新。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