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2:35
原文展示:
喜岁丰 姜特立 〔宋代〕
六月禾将槁,天公一雨苏。 旱时苗化草,稔后米如珠。 食足安田里,年饥死路衢。 丰凶才反手,扪腹愧微躯。
白话文翻译:
六月里庄稼快要枯萎,天公降下一场雨使其复苏。 旱灾时禾苗变成了杂草,丰收后米粒珍贵如珠。 粮食充足时安居田野,饥荒年月则死在街头。 丰收与灾荒只在天公一念之间,抚摸着肚子感到自己微不足道。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自然灾害的深刻体验。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业社会对天灾的无奈和对丰收的期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旱灾后突然降雨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旱灾和丰收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旱灾和丰收的对比描写,展现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六月禾将槁,天公一雨苏”描绘了旱灾的严重性和降雨的及时,而“旱时苗化草,稔后米如珠”则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珍贵。后两句“食足安田里,年饥死路衢”揭示了粮食充足与饥荒之间的生死差别,最后“丰凶才反手,扪腹愧微躯”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自身微小存在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这种影响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旱灾和丰收的不同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