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叶枢密同游南明

《和叶枢密同游南明》

时间: 2025-05-01 03:13:47

诗句

出郭眼增明,遐观酒共倾。

好风吹暑气,快雨送雷声。

僧磬清敲寂,莺簧巧弄晴。

论交方缱绻,宗此别时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47

原文展示:

出郭眼增明,遐观酒共倾。好风吹暑气,快雨送雷声。僧磬清敲寂,莺簧巧弄晴。论交方缱绻,宗此别时情。

白话文翻译:

走出城郭,眼前景色更加明亮,远望时与友人共饮美酒。凉爽的风吹散了暑气,急促的雨带来了雷声。僧人的磬声清脆敲响,莺鸟的歌声巧妙地在晴空中回荡。正在谈论友情时,我们却要在此分别。

注释:

  • 出郭:走出城郭。
  • 遐观:远望。
  • 缱绻:形容情意深厚,难舍难分。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此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同游南明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夏日,作者与友人出游南明,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即将分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出游的愉悦和对即将分别的感慨。首两句“出郭眼增明,遐观酒共倾”直接表达了出游时的愉悦心情,通过“眼增明”和“酒共倾”两个动作,传达了与友人共享美景和美酒的快乐。中间两句“好风吹暑气,快雨送雷声”则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即将到来的分别。最后两句“僧磬清敲寂,莺簧巧弄晴。论交方缱绻,宗此别时情”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郭眼增明”:走出城郭,眼前景色更加明亮,表达了出游时的愉悦心情。
  • “遐观酒共倾”:远望时与友人共饮美酒,共享美景和快乐。
  • “好风吹暑气”:凉爽的风吹散了暑气,带来了舒适感。
  • “快雨送雷声”:急促的雨带来了雷声,增添了诗的动态美。
  • “僧磬清敲寂”:僧人的磬声清脆敲响,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莺簧巧弄晴”:莺鸟的歌声巧妙地在晴空中回荡,增添了诗的生机。
  • “论交方缱绻”:正在谈论友情时,表达了深厚的情意。
  • “宗此别时情”:我们却要在此分别,表达了即将分别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好风吹暑气”和“快雨送雷声”中的“吹”和“送”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僧磬清敲寂,莺簧巧弄晴”中的“清敲寂”和“巧弄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出游的自然美景和即将分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好风”和“快雨”:代表了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动态美。
  • “僧磬”和“莺簧”: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郭眼增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愉悦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2. “好风吹暑气”中的“好风”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友情的深厚 C. 时间的流逝 D. 分别的悲伤 答案:A

  3. “僧磬清敲寂”中的“清敲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和叶枢密同游南明》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感,但姜特立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包括《和子由渑池怀旧》,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查询

奉和宥师原韵兼示进之素云 春草 石几 忆昔 居庸关 其一 送陈廷器通政 吊崖 腊雪二首 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 白云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信口雌黄 锦绷 救焚投薪 两点水的字 等因奉此 雪茄 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将在谋不在勇 巳字旁的字 再生 羁旅之臣 穴宝盖的字 磁罗经 八面见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