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41
饮中题一首
作者: 刘克庄
曾从庄列问端倪,
俗学区区等甕鸡。
佛法须偿蚯蚓债,
帝魂化作杜鹃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
但见山公醉似泥。
它日门人求注脚,
只须标作饮中题。
曾经向庄子请教哲理,
那些世俗的学问不过是像罐子里的鸡。
佛法的道理需要偿还蚯蚓的债,
帝王的灵魂化作杜鹃来啼叫。
谁又能知道丞相的怒火像屋子一样大,
只见山公醉得像泥土一般。
日后门人若来求教注解,
只需标注“饮中题”即可。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晚号秋水庵主,宋代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唐诗的影响,尤其是李白和杜甫。刘克庄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兼顾哲理与现实。
《饮中题一首》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以酒浇愁。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庸俗学问的批评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在酒中寻找解脱的心情。
《饮中题一首》是刘克庄的一首极具哲理性和自省意味的诗。开篇即以庄子的哲学为引,质疑世俗学问的肤浅,借用“甕鸡”之喻,形象地表达了对那些拘泥于表象的学问的鄙视。接着,诗人提及佛法与“蚯蚓债”,暗示了世间因果关系的复杂与微妙。通过“帝魂化作杜鹃啼”的意象,诗人探讨了灵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丞相嗔如屋”的比喻,描绘了权力者的怒火与压迫,形成了对比。与此相对的“山公醉似泥”则表现了隐士的洒脱与无为,暗示了诗人在酒中寻求的解脱与自由。结尾处,诗人自谦地表示,日后若有人求教,便只需在作品上标注“饮中题”,显示了他的谦逊与幽默。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独特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权力和学问的深刻见解,体现了他在酒中对哲理的思考与自我放逐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酒的吟咏,探讨了学问的肤浅、权力的压迫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批判与对自由的向往。
“俗学区区等甕鸡”中的“甕鸡”比喻什么?
“佛法须偿蚯蚓债”中的“蚯蚓债”指的是什么?
诗中“丞相嗔如屋”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