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8:54
七星杉
作者: 陈肃 〔宋代〕
峭石七星杉,凌云势森耸。
月照林影寒,风起龙势动。
高低松桧枝,环如众星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耸入云的七星杉,生长在峭壁之上,气势雄伟。月光照耀下,树林的影子显得寒冷而冷清,风起时使山林中的树木如同龙般起伏。松树和桧树的枝叶高低错落,环绕在一起,仿佛众星环拱着北斗星。
“七星”可以指北斗七星,象征着指引和方向;“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尊贵,风起时的“龙势”暗示着自然的力量与诗人的感受。
陈肃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陈肃游览高山密林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思考和情感寄托。
《七星杉》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中通过对七星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高大、雄伟的气势。诗的前两句以“峭石”和“凌云”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险峻的环境,展现出七星杉的独特风姿。接下来的“月照林影寒”,则通过月光映照下的寒冷树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孤寂的氛围,形成了与前半部分气势的对比。
“风起龙势动”一句,生动描绘了风起时树木的动态,仿佛赋予了树木生命,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而最后两句的“高低松桧枝,环如众星拱”,则将自然景象与星空相联系,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细腻感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与形象的比喻,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征。
诗歌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七星杉作为一种自然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月光与风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肃
D. 白居易
“风起龙势动”中的“龙”用来形容什么?
A. 风的力量
B. 树木的姿态
C. 月光的影子
D. 陡峭的岩石
“环如众星拱”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树木的高大
B. 星星的聚集
C. 自然的神秘
D. 树木的层次感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两首诗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方面的异同,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