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唐太博重过西湖

《次韵唐太博重过西湖》

时间: 2025-05-02 14:26:32

诗句

红尘汩汩解穷年,试说西湖思豁然。

上下层楼涵倒影,联翩飞鸟没寒烟。

未须梅萼催诗兴,长有春风在日边。

安得扁舟去招隐,云窗相对听鸣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6:32

原文展示

次韵唐太博重过西湖
作者:史浩 〔宋代〕

红尘汩汩解穷年,
试说西湖思豁然。
上下层楼涵倒影,
联翩飞鸟没寒烟。
未须梅萼催诗兴,
长有春风在日边。
安得扁舟去招隐,
云窗相对听鸣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湖的思念和向往。红尘滚滚,如同流逝的岁月,试着说说西湖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高楼层层,倒映在湖水中,飞鸟在寒烟中翩翩而过。并不需要梅花的香气来催生诗兴,春风常在日边轻拂。希望能乘一只小船去隐居,面对云窗,聆听泉水的鸣唱。


注释

  • 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
  • 汩汩:形容流水声,意指岁月流逝。
  • 豁然:开朗、明亮,心情舒畅。
  • 层楼:指高楼,象征视觉的层次。
  • 寒烟:烟雾,形容清冷的氛围。
  • 梅萼:梅花的花蕾,常用于象征诗意。
  • 扁舟:小船,隐喻一种闲适的生活。
  • 云窗:云雾缭绕的窗户,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感觉。
  • 鸣泉:泉水流动时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云峰,号青阳,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清新,富有情感。经历了北宋的动荡与南宋的建立,受其社会环境影响,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史浩重游西湖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次韵唐太博重过西湖》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以西湖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红尘汩汩解穷年”引入,表现出对世俗繁华的感慨,随即以“试说西湖思豁然”转入对西湖的沉醉,展现出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诗中“上下层楼涵倒影”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层楼的倒影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动,“联翩飞鸟没寒烟”更添一层生动的气息,仿佛在描绘一幅恬静的生活图景。接着,诗人以“未须梅萼催诗兴”表明自己对诗意的自我觉醒,强调诗兴并不需要外界的刺激,而是源于内心的感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安得扁舟去招隐”,渴望在湖面上小舟轻摇,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与自然对话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尘汩汩解穷年:描绘了人世间的繁华与忙碌,感慨时间的流逝。
  2. 试说西湖思豁然:表明作者心中对西湖的思念与向往,感到心灵的开阔。
  3. 上下层楼涵倒影:表现西湖的美景,层楼的倒影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4. 联翩飞鸟没寒烟:描绘自然中的生动景象,飞鸟在寒烟中消失,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未须梅萼催诗兴:强调内心的诗意不需要外物的催促,表达自我启发的深度。
  6. 长有春风在日边:春风常在,象征希望与生机,令人感到温暖。
  7. 安得扁舟去招隐:渴望隐逸生活,希望乘小舟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8. 云窗相对听鸣泉:描述与自然相对,聆听泉水的声音,表达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红尘”比喻世俗生活的繁杂,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如“上下层楼”与“联翩飞鸟”。
  • 意象:运用“扁舟”、“鸣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静谧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尘: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繁华。
  2. 西湖:象征自然之美与宁静。
  3. 飞鸟:象征自由与生动。
  4. 梅萼:象征诗意与灵感。
  5. 扁舟:象征隐逸与闲适。
  6. 鸣泉: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尘汩汩”是指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人世间的繁华
    • C. 诗意的表达
    • D. 个人的感悟
  2. 诗人希望乘坐什么样的船?

    • A. 大船
    • B. 小舟
    • C. 快艇
    • D. 渔船
  3. 诗中“长有春风在日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愁苦
    • B. 失落
    • C. 希望与生机
    • D.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2. 《西湖春晓》 - 张岱
  3. 《题临安邸》 - 林升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以西湖为背景,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语言清新,情感丰富。
  • 林升的《题临安邸》:通过描绘西湖的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研究》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次韵唐太博重过西湖》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首诗的美与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出云中 大胜城 次邓颙龙山月色诗韵 十一兄得讲官喜赠 乙卯春感八首次草堂秋兴韵 其一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其八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其七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其六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其五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当耳旁风 柳巷花街 包含症的词语有哪些 轩车载鹤 包含式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领讲 无边无沿 心凝形释 搭架子 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活人手段 弦栝 默契神会 片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