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30:59
《齐桓下拜受胙》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夏天,在葵丘举行会盟,寻求盟约,恢复友好,这是礼仪。国王派宰孔赐给齐侯一块祭肉,称天子有文武之事,特意让孔赐给伯舅。齐侯正准备下拜,孔子说还有后面的命令。天子派孔子说因为伯舅年事已高,辛劳,加赠一级,不要下拜。齐侯回答说天子的威严不容违背,面前如此近,小白我怎敢贪图天子的命令?不下拜恐怕会让天子蒙羞,怎么敢不下拜呢?于是下拜,登台,接受。
作者介绍:左丘明,先秦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对《春秋》的编纂而闻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外交关系。诗中通过齐侯与孔子的对话,展现了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和对权威的尊重。
《齐桓下拜受胙》通过一段生动的对话,传达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深厚内涵。齐侯在接受天子赐予的祭肉时,面临着是否下拜的选择,这不仅是出于对天子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身份的再确认。孔子在此时的劝阻,反映了他对礼仪的重视和对齐侯的关心。
诗中所体现的“天威不违”的理念,强调了统治者的权威与臣子的责任。齐侯的反应,既是一种对天子威严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自身品德的自我约束。通过这段对话,左丘明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古代礼仪与权力相互作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与反问的手法,通过孔子与齐侯的对话,反映出礼仪与权威的紧张关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君臣之间的责任与权威关系,展现了文化的深度与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桓下拜受胙》的作者是谁?
“天威不违”的意思是什么?
齐侯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