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 其五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7 01:12:54

诗句

南山好处刘家寺,门里松篁一径冲。

自有禽声喜迎客,不须知事更鸣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12:54

原文展示:

南山好处刘家寺,
门里松篁一径冲。
自有禽声喜迎客,
不须知事更鸣钟。

白话文翻译:

在南山的好地方有刘家寺,
寺门内松树竹林小路直通。
自然有鸟鸣声愉快地迎接客人,
不需要知道世事再去敲响钟声。

注释:

  • 刘家寺:指一个特定的寺庙,可能是作者所熟悉的地方。
  • 松篁:松树和竹子,这两种植物常用于描写清幽的环境。
  • 禽声:鸟的声音,表示自然的和谐。
  • 鸣钟:敲响钟声,通常用于寺庙中提醒信士或传达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谦,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旅客之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友人的关心。刘家寺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适合短暂的休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家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开头两句点出地理位置和寺庙的环境,南山的美丽与静谧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诗中“门里松篁一径冲”,不仅描绘了寺庙内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通往内心宁静的路径,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向往宁静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自然与人情结合,鸟儿的鸣叫代替了传统的钟声,仿佛在告知客人这里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诗人通过“自有禽声喜迎客”展示了自然的热情与友好,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似乎在说:在这片净土中,人与自然的交流更为重要。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清幽的环境,蕴含着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给予读者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山好处刘家寺”:指刘家寺位于南山的美丽之处,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赞美。
  2. “门里松篁一径冲”:寺庙之中,松树与竹林交织的小路,展现出自然的幽静。
  3. “自有禽声喜迎客”:鸟儿的鸣叫声自然而然地迎接到访的客人,显示出自然的热情。
  4. “不须知事更鸣钟”:无需世俗的钟声提醒,这里的一切已是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声比作迎接,象征自然的热情。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了迎接客人的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展现出对称美,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刘家寺:代表着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松篁:象征着清幽与长寿。
  • 禽声:代表着自然的声音,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山
    • B) 南山
    • C) 西山
    • D) 东山
  2. 诗中提到的“禽声”是指什么?

    • A) 兽鸣
    • B) 鸟鸣
    • C) 虫鸣
    • D) 风声
  3.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淡泊
    • D) 愤怒

答案

  1. B) 南山
  2. B) 鸟鸣
  3. C) 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展现了旅途的壮丽与奔放,与张镃的诗相比,更加动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忆两亡弟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赠权知微 如梦令·物外遨游落魄 如梦令·镜药收来守拙 如梦令 其四 堆雪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骥同皂 飠字旁的字 包含匪的成语 二字旁的字 昌亭旅食 怪结尾的成语 卧雪眠霜 姿婎 非昔是今 木魅 曰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舌剑唇枪 穿花纳锦 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设簴 鸡毛蒜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