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13
几年侍从作名臣,却向青云索得身。
朝士忽为方外士,主人仍是眼中人。
双鸾游处天京好,五马行时海峤春。
遥羡光阴不虚掷,肯令丝竹暂生尘。
这几年我侍奉在朝中做了名臣,却还向青云索求名利。
朝廷的士人忽然变得像是超脱世俗的隐士,而我的主人依然是我心中的人。
在双鸾飞舞的地方,天京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在五马奔腾的时节,海峤的春光是多么迷人。
我遥远地羡慕光阴不虚度,怎能让那丝竹声响暂时蒙上尘埃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谏议,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的志向与对现实的不满,风格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个性。
此诗写于刘禹锡在朝廷任职时期,正值唐代中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许多士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刘禹锡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虽身为官员,但内心仍向往自由和理想境界的复杂心情。
这首诗以轻松洒脱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联“几年侍从作名臣,却向青云索得身”,诗人自述在朝廷做官多年,却仍然渴望更高的名利,这种心态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接下来的“朝士忽为方外士”,则展示了当时士人趋向隐逸生活的趋势,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中间的意象“双鸾游处天京好,五马行时海峤春”,生动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遥羡光阴不虚掷,肯令丝竹暂生尘”,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音乐精神的执着,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慨。
选择题:诗人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自由
C. 权力
答案:B
填空题:诗中的“几年来侍从作名臣,却向__索得身”中缺失的词是? 答案:青云
判断题:刘禹锡在诗中对官场生活表达了满意的态度。
答案:错误
《登高》(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