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令狐相公见寄

《酬令狐相公见寄》

时间: 2025-05-03 23:48:34

诗句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

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34

原文展示: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白话文翻译:

在群玉山上住了四年,时常听到笙声和鹤鸣,欣赏着那些仙人。什么时候才能将浮丘的衣袖轻轻一拂,迎接白日升到九天之上呢?

注释:

  • 群玉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洁与超凡。
  • 笙鹤:笙是乐器,鹤是仙禽,此处借指仙界的音乐与仙人。
  • 浮丘:即浮丘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用于象征长生。
  • 白日:指阳光,也寓意光明前途。
  • 第九天:古代神话中的天界,象征极高的境界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赋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志向,风格清新,语言精炼。

创作背景:

《酬令狐相公见寄》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群玉山头住四年”,描绘了一个高远的居所,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四年的时光,不仅是对岁月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到“每闻笙鹤看诸仙”,通过音乐与仙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何时得把浮丘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这里“浮丘”象征着追求的目标,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追逐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白日将升第九天”,将理想的境界提升至一个崇高的层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玉山头住四年:四年居住在群玉山上,表明时间的久远与孤独。
  2. 每闻笙鹤看诸仙: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仙乐与仙禽,令人神往。
  3. 何时得把浮丘袖: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轻拂浮丘的衣袖。
  4. 白日将升第九天:希望在未来的某一日,阳光普照,理想得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群玉山、浮丘等地名,象征理想与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笙声与鹤鸣仿佛在与人对话,传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与无奈,体现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志向。

意象分析:

  • 群玉山:象征高洁与理想的追求。
  • 笙鹤:代表仙界的音乐与神秘的生活。
  • 浮丘:象征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预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刘禹锡在《酬令狐相公见寄》中提到的山是? A. 泰山
    B. 群玉山
    C. 华山

  2. “白日将升第九天”中的“第九天”指代的是? A. 地球
    B. 人间
    C. 天界

  3. 诗中提到的“浮丘”象征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过往岁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见寄》均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刘禹锡则展现出更多的沉思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故梁国公主池亭 开池得古钗 初冬旅游 伤韦令孔雀词 和武门下伤韦令孔雀 宫人斜 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 寄同州田长史 横吹曲辞。关山月 照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降心顺俗 三语掾 鹵字旁的字 启宠纳侮 置而不问 飞球 八字旁的字 钦命 赤结尾的成语 经营惨淡 良史之才 包含苎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禹鼎 缚结尾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就虚避实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