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34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在群玉山上住了四年,时常听到笙声和鹤鸣,欣赏着那些仙人。什么时候才能将浮丘的衣袖轻轻一拂,迎接白日升到九天之上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赋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志向,风格清新,语言精炼。
《酬令狐相公见寄》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群玉山头住四年”,描绘了一个高远的居所,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四年的时光,不仅是对岁月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到“每闻笙鹤看诸仙”,通过音乐与仙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何时得把浮丘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这里“浮丘”象征着追求的目标,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追逐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白日将升第九天”,将理想的境界提升至一个崇高的层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与无奈,体现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志向。
诗人刘禹锡在《酬令狐相公见寄》中提到的山是?
A. 泰山
B. 群玉山
C. 华山
“白日将升第九天”中的“第九天”指代的是?
A. 地球
B. 人间
C. 天界
诗中提到的“浮丘”象征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过往岁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