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2:51
旧卧淮阳阁,今屯邺下兵。
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
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
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
我曾经在淮阳阁安睡,如今却在邺城下驻扎军队。
经过一段时间寻找壮士,忧国忧民的我听到了边境的战斗声。
骏马踏过长长的楸树大道,军旗在细柳营地翻飞。
那年轻的黄须少年,手握宝剑,功名却来得太迟了。
作者介绍:谢榛(约1529-1606),名榛,字子华,号陶山,明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壮士的渴求。时代背景下,明朝面临内忧外患,诗人以个人感受寄托对国家的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现状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关注。开篇以“旧卧淮阳阁”引入,表现了诗人过去的安逸与宁静,而“今屯邺下兵”则突出了时代的变迁,表现出一种忧虑和不安。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接下来的“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更是直接表露出作者的忧国情怀,强调了对壮士的渴望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后两句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尤其是“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生动地展示了军队的雄壮与气势,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感。
最后一句“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年轻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虽有抱负却未能及时实现。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国家的动荡,表现出诗人对壮士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传达了爱国情怀与对年轻人的期望。
诗词测试:
“旧卧淮阳阁”中的“卧”是什么意思?
“黄须少年子”中“黄须”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壮士”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