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2:25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作者: 陶雍〔唐代〕
右相历兵署,四松皆手栽。
劚时惊鹤去,移处带云来。
根倍双桐植,花分八桂开。
生成造化力,长作栋梁材。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
出楼终百尺,入梦已三台。
幽韵和宫漏,馀香度酒杯。
拂冠枝上雪,染履影中苔。
高位相承地,新诗寡和才。
何由比萝蔓,樊附在条枚。
右相曾经在兵部任职,这里的四棵松树全是手工栽种的。
每当砍伐时,惊飞的鹤儿离去,移栽后却又带来了云雾。
根系比双桐更加牢固,花朵却分开了八桂的芬芳。
这是自然的造化之力,长久以来都可以作为栋梁之材。
难道羡慕那兰花依偎在省中,仍觉得柏树占据了台地。
出楼可以直达百尺高,梦中已到达三台仙境。
幽雅的韵味与宫中的漏声相和,余香飘散在酒杯之间。
轻拂帽冠上的雪,染上鞋履的青苔。
高位所承载的地方,新诗却寡少与人和作。
何以能比得上那缠绕的萝蔓,像樊笼般附着在条枚上。
作者介绍: 陶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雅致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郑侍郎任职兵部期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独特观察与思考。在诗中,陶雍通过对松树的描写,反映了官场的沉浮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此诗以四松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松树栽种过程的描写,隐喻了官员的任职与发展。四棵松树的生长,象征着官员的成长和艰辛,诗人通过对根系的描述,表达了对扎根于社会的渴望。接着,以“岂羡兰依省”引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与虚幻的看法。最后,通过对高位、酒杯与雪的描写,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展现出一种淡然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值得品味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中追求理想与真情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松”象征什么?
A. 名利
B. 坚韧与生命力
C. 纯洁
答案: B
“岂羡兰依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官场的浮华
B. 自然的美好
C. 个人的理想
答案: A
诗人认为高位与责任的关系是?
A. 轻松
B. 沉重
C. 无关紧要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陶雍的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自然的思考,但陶雍更加注重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描绘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