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35
送王侍御按河南
作者: 谢榛 〔明代〕
塞上初归复此行,
燕南极目送飞旌。
天连嵩岳寒云尽,
马度黄河春草生。
簪笔常思未央殿,
封章时发大梁城。
知君最爱应刘赋,
更向西园一寄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侍御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归来的情景,接着展现了送别时的眼前景象。远处的嵩岳与寒云融为一体,黄河两岸春草茵茵,生机盎然。诗人提到自己常常思念未央宫的笔墨生活,并时常向大梁城寄送书信。最后,诗人提到王侍御最爱的是刘备的诗作,特意向西园寄去问候的情感。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彭年,号静庐,晚号蓑翁,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注。谢榛在诗歌创作上,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表达细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王侍御即将去往河南的送别之际,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时代背景为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诗人通过送别诗的形式,体现出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即以“塞上初归复此行”引入,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归来的喜悦。接下来的“燕南极目送飞旌”更是将送别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离别的惆怅。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天连嵩岳寒云尽”,让人感受到一种壮阔的气势。黄河春草的描写则赋予了诗句一种生机与希望,暗示着友人即将开启的新旅程。
“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思念。未央殿象征着荣华富贵,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句“知君最爱应刘赋,更向西园一寄声”,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文学品味的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整个诗句充满了深情与厚谊。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情感真挚而动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什么?
诗中的“飞旌”指的是什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谢榛的《送王侍御按河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送别,但王之涣的作品更多地着眼于壮阔的自然景观,强调了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而谢榛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友人文学品味的关注,更加强调了人际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对谢榛的《送王侍御按河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既包括诗的原文与白话文翻译,也涵盖了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和互动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