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29:13
瑞鹧鸪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胶胶扰扰几时休。
一出山来不自由。
秋水观中山月夜,
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
过分功名莫强求。
先去声自一身愁不了,
那堪愁上更添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烦恼的感慨与思考。作者感到生活的琐碎与烦扰何时才能停止。走出山林后,内心却感到不自由。在这个秋水明月的夜晚,仰望山中的明月,看到停云下的菊花,顿感时光流逝。作者认为,顺应缘分的道理是必须要理解的,而对于名利的追求则不应过于强求。最后,内心的忧愁本就难以消除,何况又加上了更多的忧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兼具豪情与细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瑞鹧鸪》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失意而感到人生困顿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看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瑞鹧鸪》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困扰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人生观。全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开头的“胶胶扰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心中的烦恼,营造出一种困扰而又无奈的氛围。
接下来的“秋水观中山月夜”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水和明亮的月亮,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尤其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随缘道理应须会”,强调了顺应自然与命运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他认为过于强求名利只会加重个人的忧愁,最终感叹道:“那堪愁上更添愁”,更加深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淡然处世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个人情感,展现出对人生困扰的思考与对名利的淡泊,表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承载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
诗词测试:
“胶胶扰扰”意思是:
A. 生活安宁
B. 心中烦恼
C. 自由自在
“随缘道理应须会”强调的是:
A. 强求名利
B. 顺应自然
C. 忽视人生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
A. 忍耐与坚韧
B. 轻松与快乐
C. 忘忧与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