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瑞鹧鸪

《瑞鹧鸪》

时间: 2025-08-05 20:24:07

诗句

胶胶扰扰几时休。

一出山来不自由。

秋水观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

先去声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20:24:07

原文展示:

瑞鹧鸪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胶胶扰扰几时休。
一出山来不自由。
秋水观中山月夜,
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
过分功名莫强求。
先去声自一身愁不了,
那堪愁上更添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烦恼的感慨与思考。作者感到生活的琐碎与烦扰何时才能停止。走出山林后,内心却感到不自由。在这个秋水明月的夜晚,仰望山中的明月,看到停云下的菊花,顿感时光流逝。作者认为,顺应缘分的道理是必须要理解的,而对于名利的追求则不应过于强求。最后,内心的忧愁本就难以消除,何况又加上了更多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胶胶扰扰: 形容烦扰不安的样子。
  • 不自由: 指精神或生活上的束缚。
  • 秋水: 秋天的水,象征清澈而孤寂。
  • 菊花秋: 秋天的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随缘: 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不强求。

典故解析:

  • “秋水观中山月夜”: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场景,山水月色交相辉映,常用以表达诗人的闲适与思索。
  • “菊花秋”: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在秋天盛开,寓意着在逆境中保持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兼具豪情与细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瑞鹧鸪》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失意而感到人生困顿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看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瑞鹧鸪》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困扰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人生观。全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开头的“胶胶扰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心中的烦恼,营造出一种困扰而又无奈的氛围。

接下来的“秋水观中山月夜”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水和明亮的月亮,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尤其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随缘道理应须会”,强调了顺应自然与命运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他认为过于强求名利只会加重个人的忧愁,最终感叹道:“那堪愁上更添愁”,更加深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淡然处世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胶胶扰扰几时休: 诗人开篇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烦恼,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困扰。
  2. 一出山来不自由: 意思是从山中出来后,反而感到失去了自由,反映了对现实的失望。
  3. 秋水观中山月夜: 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4. 停云堂下菊花秋: 通过菊花的意象,传达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坚韧的感慨。
  5. 随缘道理应须会: 认为应顺应自然与缘分,强调一种哲学思考。
  6. 过分功名莫强求: 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不应过于执着。
  7. 先去声自一身愁不了: 个人内心的忧愁难以消解。
  8. 那堪愁上更添愁: 进一步强调忧愁的累积,让人更加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生活的烦恼比作“胶胶扰扰”,生动地展现出内心的挣扎。
  • 对仗: 如“秋水观中山月夜”与“停云堂下菊花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停云”给予自然以情感,使意境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个人情感,展现出对人生困扰的思考与对名利的淡泊,表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胶胶扰扰: 表示心中的烦恼与不安。
  • 秋水: 象征清澈而孤寂的境遇。
  • 菊花: 代表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山月: 表达宁静的心境与对自然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承载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胶胶扰扰”意思是: A. 生活安宁
    B. 心中烦恼
    C. 自由自在

  2. “随缘道理应须会”强调的是: A. 强求名利
    B. 顺应自然
    C. 忽视人生

  3.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 A. 忍耐与坚韧
    B. 轻松与快乐
    C. 忘忧与逃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示对自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有所不同。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对比,二者在对人生的感悟上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绝句四首 去矣行 浣溪沙 题郑县亭子(郑县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渔阳 赠别贺兰铦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博施济众 爿字旁的字 邈古 熊罴之士 雅人深致 济弱扶危 八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头挑 繁俗 鼠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包含议的成语 器满将覆 疯人 包含希的词语有哪些 愿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