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2:44
瑞鹧鸪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香佩分紫绣囊。
野塘波急折鸳鸯。
春风灞岸空回首,
落日西陵更断肠。
雪下哦诗怜谢女,
花间为令胜潘郎。
从今千里同明月,
再约园时拜夜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丽画面,开头提到香佩分配在紫色绣囊中,象征着美丽的装饰和情感的寄托。接着,野塘中的波浪激荡,仿佛折断了鸳鸯的双影。春风轻拂,诗人回首灞岸,却只感到惆怅与空虚;夕阳西下,更是让人心如刀绞。雪花飘落时,诗人吟诵着对谢女的怜惜;在花丛中,诗人觉得自己的情感比潘郎更胜一筹。从今以后,纵使千里相隔,也愿同月明共赏,再次约定在园中拜夜香。
张孝祥,字子容,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风受到李清照等前辈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瑞鹧鸪》是张孝祥在春天写的,反映了他对爱情与自然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渴望,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与人文关怀。
这首《瑞鹧鸪》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通过“香佩分紫绣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美丽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美好事物的存在。然而,随着“野塘波急折鸳鸯”的意象,诗人将这种美好与即将失去的悲伤相对比,传达出对爱情破碎的惋惜。
接下来的“春风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断肠”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春风本是象征希望的存在,但在诗人的回首中却变得空虚无力,夕阳的西沉更是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折射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后半部分提到“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则展现了诗人对才女的仰慕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最后两句“从今千里同明月,再约园时拜夜香”则带有一种希望与期待,尽管相隔千里,但愿意在明月下再次相约,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宋代诗词中对爱情与生活的细腻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特征。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仅是环境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香佩”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情感
C. 忧伤
“折鸳鸯”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幸福的爱情
B. 失去的爱情
C. 自由的生活
诗人希望在何时与爱人再相约?
A. 春天
B. 明月夜
C. 秋天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瑞鹧鸪》同样描绘了对爱情的思念与自然的美,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张孝祥则在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上展现出更深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