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益教授再用韵赋弈自审机从谏之诲某复和呈

《子益教授再用韵赋弈自审机从谏之诲某复和呈》

时间: 2025-05-03 21:47:12

诗句

才分虽殊学可能,譬如泰华立曾曾。

居高视广心逾远,下眎群峰如豆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7:12

原文展示:

才分虽殊学可能,譬如泰华立曾曾。居高视广心逾远,下眎群峰如豆镫。

白话文翻译:

虽然才能的高低有所不同,但也能有所作为,就像泰山和华山一样高耸。站在高处俯瞰,心中所想更为远大,低头看去,周围的山峰如同豆子一般渺小。

注释:

  • 才分:才能的差异。
  • 泰华:指的是泰山和华山,象征着高大和伟岸。
  • 曾曾:重叠的意思,强调高大。
  • 居高视广: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 逾远:超越、超过,表示思想的深远。
  • 下眎:低头观看。
  • 豆镫:豆子和灯笼,形容小而微不足道。

典故解析:

“泰华”指的是中国著名的两座高山,象征着卓越和伟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才的差异以及超越常人的胸怀与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梦阮,号松雪,宋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人物、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与朋友或学生的交流中写成,表达了对不同才能的理解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优美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才能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首句通过“才分虽殊”引入,表明人们的才能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心,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接着以“泰华”来比喻,强调即便在才能上有差异,依然可以在某些领域达到卓越,显示了诗人的包容态度。后面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心胸的开阔,低处的景象则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分虽殊学可能:即使才能不同,仍然有可能实现学问和成就。
  2. 譬如泰华立曾曾:就像泰山和华山一样高耸,象征着伟大的成就。
  3. 居高视广心逾远: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中所想更远大。
  4. 下眎群峰如豆镫:低头看去,四周的山峰显得渺小如豆子,表现了胸怀的广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泰华”比喻成就的高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豆镫”形容山的渺小,突显高远的视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才能的探讨,强调了心胸的宽广和理想的高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华山:象征伟大、卓越的才能。
  • 高处:代表理想和视野的开阔。
  • 豆镫:象征微不足道,强调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分别是? a) 黄山、嵩山
    b) 泰山、华山
    c) 吕梁、太行山

  2. “居高视广”的意思是什么? a) 视野狭窄
    b)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c) 心情沉重

  3. 诗中用什么比喻表达心胸的宽广? a) 鸟儿
    b) 泰山
    c) 海洋

答案:

  1. b) 泰山、华山
  2. b)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3. b) 泰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魏了翁的诗更注重内心的领悟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慨。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但共同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魏了翁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风格与技巧的阐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记六言五首 题王推官应麟诗卷 寄韩仲止 和赵南塘离支五绝 和吴警斋侍郎二首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 戊午生朝和居厚弟五绝 恭上人求偈戏赠二首 哭孙行之二首 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冷饮 草草收兵 女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老山汉 微机四伏 麻缠 包含馥的词语有哪些 党侠 气字旁的字 默片 包含睛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甜言美语 开华结实 深情厚谊 包含鸡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