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7:42
《相和歌辞·常林欢》
作者:温庭筠 〔唐代〕
宜城酒熟花覆桥,
沙晴绿鸭鸣咬咬。
秾桑绕舍麦如尾,
幽轧鸣机双燕巢。
马声特特荆门道,
蛮水扬光色如草。
锦荐金炉梦正长,
东家呃喔鸡鸣早。
这首诗描绘了宜城的美丽风光和乡村生活的宁静。酒香四溢,花影摇曳,桥边的景色如画;沙滩上,阳光明媚,绿鸭欢快地鸣叫着。茂密的桑树环绕着庭院,麦田如同尾巴般摇曳,幽静的轧机声中,双燕在巢中嬉闹。马蹄声在荆门的道路上轻快地响起,蛮水泛起波光,映照着如草般的绿意。锦缎铺成的金炉上,梦境正悠长,东边的屋子里,鸡鸣声唤醒了清晨的宁静。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青门山人,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乐府诗,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受到后世的推崇。
《相和歌辞·常林欢》是温庭筠在游历宜城时所作,诗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此诗可能是在宴饮之后,感受到周围的宁静与美丽而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悟。
《相和歌辞·常林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田园诗,展现了宜城的美丽风光和乡村宁静的生活。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动的乡村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宜城酒熟花覆桥",用酒的醇香与花的娇艳引入,引发读者的兴趣,令人仿佛置身于那温暖的春日。接下来的描写中,绿鸭的鸣叫、茂密的桑树、麦田的摇曳,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诗中还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声、鸡鸣、轧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活节奏。结尾部分,"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呃喔鸡鸣早",则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清晨交融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生活的惬意与宁静。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细腻的笔触,温庭筠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历代诗歌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热爱,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相和歌辞·常林欢》是谁写的?
A. 李白
B. 温庭筠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宜城”指的是哪种地方?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地区
C. 一个村庄
D. 一个酒馆
诗中“秾桑绕舍”中的“秾桑”指的是什么?
A. 茂盛的桑树
B. 小草
C. 竹子
D. 花朵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上的风格差异,温庭筠的细腻柔美与李白的奔放豪情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