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50
偶题
孔雀眠高阁,樱桃拂短檐。
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
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孔雀悠然自得地栖息在高阁上,樱桃轻轻拂过短檐。画面上金色的光辉缓缓流淌,筝声轻柔如玉般细腻。细雨虽落,但并不妨碍烛光的明亮,轻寒的夜晚也不会阻隔窗帘后的温暖。我想把那红色的锦绣段子,寄托在梦中,送给江淹。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梅溪,唐代诗人,擅长词,尤其是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其作品常富于情感,文字清丽、意境深远。温庭筠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盛世相伴,诗风受到了当时文化繁荣的影响。
《偶题》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诗中描绘的细腻场景和深情意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唐代,文人们常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本诗正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偶题》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又优雅的生活空间。诗的开头描绘孔雀栖息在高阁,给人以高雅之感,接着以樱桃轻拂短檐,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画面的细腻与温暖在“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中得以升华,金色的光线与美妙的筝声相结合,使整个场景更显生动。
“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一句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详,尽管外界的雨水与寒冷存在,但却无法影响内心的温暖与光明。这种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终在“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与寄托。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外在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腻观察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梦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中“孔雀眠高阁”中的“孔雀”象征着什么?
“画明金冉冉”中的“金”指代哪种色彩?
诗中的“欲将红锦段”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温庭筠的《偶题》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更强调了孤独与酒的意象。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