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8:23
随处山泉着草庐,
底须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
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
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
却忆题诗在翠微。
到处都是山泉流淌,草庐依偎在山水之间,
院子里当然需要松竹,遮挡住柴门。
天涯漂泊的游子何时才能归来,
画中的孤帆似乎永远不会归航。
小酉山的各个峰头迎来了夕阳,
虎溪春寺被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美丽。
将来有一天还会仰望辰阳的方向,
而我却只记得在翠微山上题诗的情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宗道,号阳明,明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是“心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学说强调个人道德修炼与实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守仁晚年,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王守仁曾多次游历,经历了许多风雨,诗中描绘的景象结合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题王实夫画》以其清新的山水意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王守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折射出游子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开篇以“随处山泉着草庐”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草庐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而“底须松竹偃柴扉”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隐士的理想生活。
当诗人转向“天涯游子何曾出”,情感的基调便开始转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叹,孤帆的意象不仅象征着孤独的旅程,也隐喻着对归宿的渴望。接下来“小酉诸峰开夕照”与“虎溪春寺入烟霏”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夕照与烟霏交织,形成了一幅梦幻而又现实的画面,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去的怀念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人生归属的思考,体现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游子孤独的感伤以及对归属的渴望,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王守仁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
A. 城市
B. 村庄
C. 山水
D. 海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帆”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去的怀念是相互独立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