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34:15
书草萍驿(二首)
千里风尘一剑当,
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
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
关河北望夜苍苍。
自嗟力尽螳螂臂,
此日回天在庙堂。
在千里之外,风尘扑面而来,我手握一剑应对着万千艰难;在万山之中,秋色如画,送我归航。堂前的白云低垂,似乎显得空旷而稀疏,门前已是三次经过,心中暗自忙碌。西来的传信如秋日般黯淡,关河北望,夜色苍茫。我不禁感叹,自己的力量如螳螂之臂,已然耗尽;而今日能否挽回局势,全在于庙堂之上。
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提倡“致良知”,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草萍驿》创作于王守仁晚年,彼时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力量的反思。
《书草萍驿》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经历千辛万苦后,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首联“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映衬出旅途的艰辛与归家的期盼,剑的意象则暗示了对抗困难的勇气。接下来的“堂垂双白虚频疏”则转向内心,白云低垂带来了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整首诗在描绘壮阔自然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尤其是“自嗟力尽螳螂臂”的自谦,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无奈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该诗不仅仅是对归乡的描绘,更是对政治、人生的思考,展现了王守仁心中那份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痛苦感受。
整首诗以归乡为线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冲突,展现了王守仁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千里风尘”指的是什么?
“自嗟力尽螳螂臂”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庙堂”指的是哪里?